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世界范围内胃癌患病率与死亡率仅次于肺癌,而我国胃癌死亡数居癌症之首。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有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生物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早期胃癌手术治疗可以得到根治,但早期胃癌27%~64%可无明显自觉症状,我国综合医院门诊检出的胃癌病例中早期胃癌不足10%,所以大部分胃癌发现时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化疗是当前被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化学毒性药物对肿瘤细胞确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化疗的“杀杀杀,杀癌务尽”,可能使部分病人肿瘤缩小,病情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敌我不分的沉重伤害,毁灭性打击人体的免疫功能,化疗的毒副作用使病人难以忍受,相当多的病人病情反而恶化,生存期并不延长,化疗过程中出现的毒性反应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胃癌对放射治疗不敏感,且同样毒副作用大,临床应用甚少。生物治疗技术尚不成熟,未得到广泛应用。中医学积累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与肿瘤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独特的防癌治癌的思想与方法,近几十年来,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获得许多重大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临床实践和动物实验研究均证实,中医中药具有扶正固本,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减少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等良好作用。
三十多年来,我治疗的数百名癌症患者,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为晚期胃癌和高龄胃癌患者,这类患者已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又拒绝化疗放疗,完全采用中医药治疗;第二类患者为手术后因身体衰弱,无法耐受化疗的毒性,未接受化疗或未完成化疗,改用中医药治疗;第三类患者是在进行化疗之前、之中和之后,应用中医药辅助治疗,预防或减轻化学药物的毒性,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第四类是病情稳定的患者,间断性服用中药,以改善体质,强壮身体,防止复发。对于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中医药治疗策略,大多数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一批病人带瘤生存并快乐地生活着,其中有一些癌症患者得以完全康复。我把治疗胃癌的体会归纳成“三保三抗一弘扬”,现介绍如下:
(一)三保——保胃气、保阴精、保血髓
正气与邪气相争,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和转归。“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肿瘤的发生,是正不胜邪,毒浊内积的结果。治疗胃癌务必以“正气为本”,保护和扶助病人的生生之气,正存则邪怯,正胜则邪退。保护正气,具体的措施就是保胃气、保阴精、保血髓,其中以保胃气最为关键。
1.保胃气
胃气,是胃的受纳、腐熟水谷功能和脾主运化功能的概括。《素问·玉机真藏论》说:“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脾胃论》说“人以胃气为本”,“脾胃为气血阴阳之根蒂”,卫气滋生于中焦,胃气虚则正气衰,故“百病皆由脾胃虚衰而生”。疾病发生后,“得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素问》),“胃气一败,百药难施”(《医宗必读》)。所以在治疗一切疾病的过程中,都要树立“胃气为本”的理念,时刻都要重视胃气,勿伤胃气,保护胃气。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113方中,用药93味,用得最多的药物是甘草,共70方,次是大枣40方,张仲景在制方遣药时常常用甘草、大枣等药来“护胃气”,为后世树立了“胃气为本”的典范。
国内许多学者对脾虚和脾胃气虚与肿瘤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肿瘤发生与脾胃虚弱密切相关,如小肠D-木糖吸收试验明显低于正常人,血清胃泌素和胰功肽等也显著降低。脾胃虚弱,人体气血生化无源,营养物质代谢障碍,以致正气不足,各种邪气(致癌因素)乘虚而入,促发病变细胞发生癌变。王冠庭教授从分子水平研究了脾胃虚弱与胃癌发生的关系,表明脾胃虚证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NK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免疫调节因子失衡,以致全身免疫功能下降,机体抗癌能力降低。有研究还发现脾气虚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微量元素锌明显下降,锌是人体70多种酶的必需组成成分,缺锌会影响机体多种酶的生理功能,导致一系列代谢紊乱,使人体抗癌能力下降。
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脾胃虚弱贯穿于胃癌发生、发展及演变的始终。胃癌多由慢性胃病变化而成,大多数患者素体脾胃虚弱,胃癌发生后胃气又进一步损伤,若再经手术治疗导致胃体缺损、气血耗失,再经化疗毒性伤害,脾胃亏上再亏,纳运失权,导致水谷不受不纳,不运不化,而出现不思进食、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大便溏泻等症,因此气血津液生化无源,正气衰竭,抗癌无力,病情恶化,胃气更伤,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元气耗竭,生命垂危。所以调整脾胃、保护胃气是扶助正气、逆转病势的关键所在。治疗胃癌要以“胃气为本”、“脾胃为枢”,立法注重扶植胃气,处方注意顾护胃气,用药切忌损害胃气。保胃气的具体方法有健脾开胃助长胃气,滋脾润胃保养胃气,益气温中激发胃气等。
(1)健脾开胃助长胃气
胃为水谷之海,受纳消磨食物。癌蚀胃腑,毒痰瘀阻,气失和降,纳化无权,故常以厌食、纳呆、脘胀为主诉。如手术治疗,胃体切除而残缺不全,更不能受纳与消磨;化疗放疗首先败坏胃气,致使脾胃一损再损,毫无食欲,食入即吐。《灵枢·五味》说:“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脾胃论》说:“脾胃为滋养元气之源。”若食不能进,则人无生机,病无转机,所以健脾开胃助长胃气是治疗的当务之急。
开胃就是增强食欲,增加进食。辨证论治仍是开胃的金钥匙,在辨证的基础上选用一些开胃药,具体的方法有消导开胃、酸甘开胃、苦寒开胃和芳香开胃等。常用消导开胃药有谷芽、麦芽、神曲、鸡内金、莱菔子;常用的酸甘开胃药有山楂、乌梅、五味子、甘草等;常用的苦寒开胃药有黄连、大黄、龙胆草、蒲公英等。苦寒健胃,但剂量要小,大则反伤胃。常用芳香开胃药有砂仁、寇仁、荷叶、佩兰等。食入则呕者,可加用姜半夏、生姜、竹茹、旋复花等。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只有纳运相助,食物才能得以消化和吸收,开胃必先健脾,脾运健才能胃纳佳。依据辨证或益气助运,或行气助运,或祛湿助运,或温肾助运,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苍术、茯苓、山药、扁豆、陈皮等。
(2)滋脾润胃保养胃气
胃喜润而恶燥,胃的消磨和传导有赖于胃液的滋润,胃阴是化生胃液的源泉。手术耗损阴血,化疗放疗伤损阴津,导致津液亏虚,胃失所养而不得消磨,出现口干咽燥、不思饮食、胃脘灼热、大便干燥等,对此要润胃滋脾,保养胃气,津液生方能消食,胃气复才能受纳。滋养脾胃的方法有甘寒生津法、甘酸化阴法和甘缓益阴法。常用的甘寒生津药有生地、沙参、麦冬、石斛、玉竹、花粉等,常用的甘酸化阴药有白芍、乌梅、山楂、木瓜等,常用的甘缓益阴药有山药、莲肉、薏米、扁豆、葛根等。诸药应与健脾药配合应用,效果更佳。
(3)益气温中激发胃气
《医贯》言:“饮食入胃,犹水谷在釜中,非火不熟。”胃的腐熟需要脾阳的温煦和鼓舞,脾阳又赖于肾阳的温暖。晚期胃癌,可见阴损及阳,脾肾阳衰,寒瘀毒结。火衰则釜底无薪,胃则不能腐熟水谷,故出现食入不化、纳少、胃脘冷痛、口吐清涎、完谷不化等症状。治疗宜温脾建中和补肾助阳。常用药物有红参、黄芪、制附子、干姜、吴茱萸、仙灵脾、肉从蓉、补骨脂等,常用方剂有理中汤、吴茱萸汤等。
手术后或化疗放疗后的病人,身体多为极度虚弱,胃口极差,食入则吐,而中药气浓味苦,难闻难喝,所以用药初期药量宜轻,药味宜淡,药性宜平,少量多饮,逐步推进。通过一段时间治疗,大多数病人食欲会增强,进食会增加,“得胃气者生”,有了胃气,就为下一步治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保阴精
阴精是人体血、津、液、精、髓等液态精华物质的总称。中老年人是肿瘤的好发年龄,肾精亏虚是老年体质的基本特点,正如《内经》所说:“年四十,阴气自半。”热毒内结是恶性肿瘤的主要致病因素,肿瘤病灶亢盛的代谢亦促使热毒的化生,热毒最易耗伤人体津液,直致阴精耗竭。西医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有手术、化疗和放疗,手术大面积创伤,耗损人体阴血。放疗亦似一种热毒,最易伤人阴精,常导致咽喉灼热、干燥疼痛、口干、大便秘结,甚至产生膀胱炎、血尿等。晚期胃癌病人真阴枯竭,常见骨瘦如柴、口干舌燥、舌苔光剥甚至镜面舌。陈泽霖教授观察了1 046例肿瘤患者,花剥舌在中晚期患者中的出现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由此可见,阴津亏虚是晚期胃癌的又一重要病理特点。
叶天士治疗温热病时强调“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在胃癌治疗中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保阴精”是扶助正气的另一重要方法。保阴津的具体措施有养胃阴、滋脾阴和益肾阴。常用的养胃阴药有西洋参、太子参、生地、麦冬、玉竹、石斛、玄参、沙参、芦根等。常用的滋脾阴药有山药、茯苓、黄精、扁豆、薏苡仁、芡实、莲肉等,常用的益肾阴药有枸杞子、女贞子、山茱萸、黄精、天冬、旱莲草等。“治病求本”,热毒是导致阴伤的主要因素,所以保阴精必须与清热解毒同时应用,如半枝莲、半边莲、肿节风、银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此外,在保阴精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配合饮食疗法,选服山药、百合、米仁、黑木耳、莲子、葛粉等养胃滋脾食品。
3.保血髓
化疗是当前治疗胃癌的重要方法之一,临床被广泛应用。绝大多数的化疗药物除对消化系统、心、肾和免疫功能损伤外,对骨髓均有抑制和破坏作用,表现为粒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甚至全血细胞减少。脾生血,肾生髓,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动物实验研究证明健脾益肾方能促进骨髓增殖,提高机体的免疫及调整肾上腺功能,具有防治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与化疗药物合有增效减毒作用。
保血髓的中药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益气药,如黄芪、党参、冬虫夏草、五味子等;二是补血药,如当归、枸杞、熟地、何首乌、阿胶、鸡血藤等;三是益肾药,如黄精、女贞子、菟丝子、补骨脂、龟甲胶、紫河车、补骨脂、巴戟天等;四是清热解毒药,如虎杖、羊蹄根、水牛角、升麻等。实验证明太子参、红参、黄芪、熟地、鹿茸、阿胶、紫河车、枸杞子、鸡血藤、补骨脂、巴戟天等具有提升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作用。多种补气养血、滋肾健脾药物有提升白细胞及血小板作用。我有一个经验方,由黄芪30克、鸡血藤30克、虎杖30克三味药组成,具有良好的升白细胞作用,实验研究其对硫唑嘌呤导致的小鼠白细胞减少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二)三抗——抗热毒、抗瘀血、抗痰浊
肿瘤的发生,是正邪斗争中邪胜正负的结果。胃癌的基本病机是正虚邪实,正虚多为饮食、七情、劳倦损伤脾胃,或先天禀赋异常,正气抗邪无力;邪实多由热结毒聚,壅塞于胃,气滞络阻,瘀血内结,痰浊内聚,以致热毒瘀痰交结,壅积日久而生为癌瘤。胃癌治疗,既要重视扶助正气,也要注意祛除邪气。肿瘤的主要致病邪气有热毒、痰浊和瘀血,所以抗热毒、抗瘀血、抗痰浊是治疗胃癌的重要路径。
1.抗热毒
热毒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并伴随着胃癌发展、扩散和转移的病理变化全过程。“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变”是胃癌的基本病理演变过程,而幽门螺杆菌是导致演变的罪魁祸首,Hp为湿热邪毒,热毒蕴胃,致癌致瘤。癌瘤生成之后,病灶代谢亢盛,又化生热毒,蚀肉败血。据此,抗热毒要贯穿于胃癌治疗的始终。抗热毒的方法有清热解毒法和以毒攻毒法。常用抗消化系统肿瘤的清热解毒药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支花、白英、龙葵、铁树叶、蒲公英、土茯苓、藤梨根、蛇莓、半边莲、穿心莲、天葵子、肿节枫、冬凌草、威灵仙、苦参、仙鹤草、地榆、败酱草、马齿苋等,可根据肿瘤的部位选择应用,如胃癌选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支花、白英、龙葵、铁树叶、土茯苓、藤梨根等,食管癌选用冬凌草、威灵仙、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结肠癌选用苦参、仙鹤草、地榆、败酱草、马齿苋等。用此类药剂量宜大,一般在30克左右。因其性味寒凉,有伤脾碍胃之弊,可适当配伍茯苓、白术、陈皮等药以健脾护胃。以毒攻毒药有壁虎、全蝎、蜈蚣、蟾蜍、蜂房、蜣螂虫等虫类药,此类药大多有毒,剂量宜小,多研末入药。有人用斑蝥、马钱子等大毒药治疗胃癌,因毒副作用强,易克伐正气,应慎重使用。
2.抗瘀血
瘀血是肿瘤的病理产物,又是肿瘤的致病因素。热毒蕴胃,阻碍气机,气滞血滞,瘀阻胃络,瘀热痰浊交结,成积成瘤成癌。瘀血内阻,不通则痛,不通则隔,故胃痛如锥,脘胀而吐。恶血内壅,新血不生,故血亏体衰。抗瘀血方法有活血养血法、活血祛瘀法和破血散结法。常用活血养血药有丹参、当归、赤芍、鸡血藤等,此类药药性缓和,既可活血又可生血,具有扶正气和保骨髓之功。常用活血祛瘀药有三七、玄胡索、莪术、石见穿、急性子、五灵脂、九香虫、王不留行等药,莪术、石见穿、急性子具有祛瘀和抗癌的双重作用,玄胡、五灵脂、九香虫又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破血散结药有穿山甲、水蛭、土鳖虫、红花、桃仁、三棱等,有研究认为破血药药性猛烈,有可能会促进肿瘤的转移,故需慎重应用。气为血之帅,所以在祛瘀的同时要佐以理气药,如郁金、枳壳、青皮等。
3.抗痰浊
肿瘤为秽浊之气、有形之痰。痰浊之性粘滞,常与瘀血交阻,与热毒凝结,聚而生为肿块,占位为患。只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和化痰软坚配合应用,热毒痰瘀方有散解之机。常用的抗痰浊药有海藻、昆布、半夏、南星、黄药子、山慈菇、贝母、瓦楞子、夏枯草、茯苓、僵蚕、地龙、全瓜蒌、橘络、白芥子、莱菔子、礞石等。海藻、昆布、半夏、贝母、夏枯草、瓦楞子等有软坚散结之功,黄药子、山慈菇、南星有解毒抗癌之效,在胃癌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痰为水湿凝聚而生,肺通调水道,脾运化水湿,肾蒸化水液,所以要注意宣肺、健脾和温肾的综合调治,消除痰浊产生的内在根源。
(三)一弘扬——弘扬正气
癌症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肿瘤是其局部的表现,癌症的发生,是人体正气虚弱、抗癌能力下降的结果。癌症的形成、发展过程,就是机体邪正斗争和消长的过程,当正气与邪气的力量对比发生逆变,邪盛正虚时,癌毒才能得以聚结;癌症发生后,癌毒会进一步损伤正气,致使癌变扩散和转移;再加上手术、化疗的克伐,导致人体正气越加亏损。人体正气虚弱是贯穿胃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最关键因素,所以治疗胃癌不能只将目光盯着癌细胞上面,要更注意癌细胞得以发生和增长的机体,把人与病、全身与局部、治标与治本结合起来,把“弘扬正气”作为治疗胃癌的第一要务,以增强机体抵抗肿瘤能力,达到抑制肿瘤生长,控制肿瘤扩散,防止肿瘤复发的目的。临床上可以通过精神、药物、饮食、运动等方面来调节机体,弘扬正气。
1.精神弘扬正气
肿瘤发生与精神情志关系密切。七情所伤导致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肿瘤发生后,患者多恐惧、悲观、绝望,精神萎靡不振,食不馨寐不安,若医生的语言不慎或态度不当,常常会增加病人的心理障碍,致使病情进一步加重。精神弘扬正气,就是通过心理治疗,以语言和行为来影响和改变病人对肿瘤的认识,调整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调动机体的抗癌力量。《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一曰治神”,治疗胃癌要把“治神”置于药物治疗之先。
临床上可以通过望神和问诊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精神治疗方法。如病人不知道自己的真实病情,身体情况尚不至于马上出现危候,这时适时对患者隐瞒病情,告知患者患的是个大溃疡或萎缩性胃炎,虽然病情复杂难治,但是通过医患双方配合仍然有治愈的希望,以树立患者生活和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其产生消极绝望心理,同时将病情如实告知其家属,嘱咐家属密切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并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去积极影响患者情绪。如果患者已经知晓病情,便采取适合的心理疗法,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观、生死观,正确看待自己的疾病和死亡,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可以用已治愈或好转的病案作为示例来鼓励患者,有时让疗效突出的待诊的老患者现身说法,让其看到希望,增强信心。“语言能致病,语言能治病”,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相结合,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2.药物弘扬正气
扶助正气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经研究证实扶正抗癌中药,不仅在体外能对人胃癌细胞株有直接杀伤和抑制作用,而且能明显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调整T细胞亚群平衡,增加NK细胞活性,并能协调免疫调节因子之间平衡,从而增强机体全身免疫抗癌能力,增强放疗、化疗的效果,具有扶正与抗癌双重功能。扶正中药品种众多,常用益气扶正药有黄芪、人参、党参、太子参、白术、灵芝、山药、茯苓、扁豆、大枣等。常用补血扶正药有熟地、当归、阿胶、首乌、鸡血藤、枸杞、紫河车、桑椹子等。常用养阴扶正药有西洋参、黄精、生地、麦冬、石斛、玉竹、沙参、天花粉、女贞子、旱莲草等。常用助阳扶正药有附子、仙灵脾、虫草、补骨脂、肉从蓉、胡桃肉、山茱萸、兔丝子、鹿角胶、益智仁等。因为气血互生、阴阳互根,故要依据证候配伍用药。肾为先天是元气之根,脾为后天是气血之源,故培补脾肾是扶助正气的重点。
3.饮食弘扬正气
《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此段经文,精妙绝伦,对肿瘤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饮食疗法是中医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饮食,辨证施食,发挥食物的辅助治疗作用,以健脾胃,促食欲,补气血,益脏腑,扶正气,促进胃癌患者的康复。胃癌饮食原则是均衡营养、烹调精细、易于消化、少量多餐、倡导药膳。香菇、山药、薏米、莲子、黑木耳、银耳、枸杞子、桂圆、大枣、芋艿、蜂皇浆、水鸭、动物骨髓、甲鱼、乌鱼和乳制品等有益于肿瘤病人的康复,可以搭配食用。忌烟酒,勿过食咸、辣、甜、酸食物。狗肉、公鸡等温热发物能促进肿瘤生长,禁止服用,我曾遇到多个病情稳定的癌症患者食用狗肉后复发。
4.运动弘扬正气
生命在于运动,研究表明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癌症的复发率和转移率,提高生存率。癌症患者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坚持适度的身体活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癌力量。散步、太极拳或气功等温和运动适应于大部分癌症患者,运动要量力而行,不能过于激烈,以轻松、不疲劳为度。也可以适度参加一些有益的娱乐活动,愉悦的心境有利于癌症的康复。
总之,胃癌病机错综复杂,本虚标实,本虚为正气不足,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别;脏腑损伤,既脾胃受损,又累及肾、肝、肺、心四脏。标实为邪气聚结,有毒、有热、有痰、有瘀,往往是热毒痰瘀互结。治疗时既要辨证又要辨病,在辨证的基础上针对胃癌的病理特点,全身与局部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药疗与食疗相结合,治人与治病相结合,综合思辨,整体论治。论治中要处理好正与邪、标与本、急与缓的关系,扶正时兼顾阴阳、气血和五脏的调谐,祛邪时注意清热、解毒、祛痰、理气、化瘀、软坚、散结等方法的配合应用,做到攻补结合,相得益彰。治疗方法又要根据病人病情轻重、体质强弱、年龄高低和药物耐受状况而定,早中期且体质较好的患者以攻为主,以补为辅,用药猛峻些,可选用一些虫类和毒性药;晚期、高龄和体质衰弱的患者以补为主,以攻为辅,用药和缓些。放疗化疗期间以扶正固本为主,减少毒副作用,而放疗化疗的间歇期则可攻补兼施。病情稳定后,可根据体质状态配制膏方和丸剂,长期服用,以改善和增强体质,防止肿瘤复发。
选自《脾胃病临证新探.新识.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