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主题为“心气虚证”。主讲人: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胡同学。
(一) 概念:心气虚证是指由于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表现以心悸为主症的虚弱证候。
(二)临床表现:
1.主症:心悸气短,活动后加剧;
2.症状:气虚证:气短、精神疲惫,活动后诸症加剧、面色淡白,或有自汗;心虚证:心悸,胸闷;舌质淡,细弱、虚大或结代;
(三)病机:
主要病机:心气不足,推动无力,心脏机能衰退;心气虚,鼓动无力,出现心悸;心位胸中,心气虚则宗气亦虚,呼吸无力——气短胸闷;汗为心之液,气虚则卫外不固——自汗;全身之气不足——精神疲惫;动则气耗——活动后诸症加剧;气虚则运血无力,血脉气血不充——面色淡白、舌淡、脉细弱、虚大或者结代。
(四)辨证要点:心悸与气虚证并见;
(五)病因:
1.禀赋不足,或高年脏气虚衰;
2.久病或暴病耗气,或肺、脾、肾等脏虚损,累及心气,致心气不足;
(六)发展与转归
1.进一步发展,气损及阳,心阳损伤形成心阳虚证
2.心气虚可兼及阴血,导致心气心阴两虚证或者心气心血两虚证
3.心气虚而行血无力,可能导致血瘀证
4.久病及肺,肺失通调水道,可能导致水气证、痰饮证
(七) 疾病范围
1.中医:心悸、不寐、汗证、虚劳、喘证、胸痹等
2.西医:各种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心脏神经官能症、老年性衰弱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抗原转阴后,也常见心气虚证,如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抗原转阴后常见症专家共识》就提到“心悸”这个常见症,有两种证型“气阴两虚”和“心气不足”,其中心气不足证推荐用炙甘草汤治疗
(八)类证鉴别:
心气虚与心阳虚的鉴别
同:都是心脏机能衰减,都有心悸、胸闷、神疲乏力、自汗、脉细弱或结代等症状(都是心气虚证)。
异:区别在于有无阳虚寒象,心阳虚证是由心气虚证发展而来的,心阳虚证有畏寒、肢冷、心胸绞痛等寒象,而心气虚证无阳虚寒象,气虚症状更加明显。
心气虚与肺气虚的鉴别
同:心肺共居胸中,心气虚和肺气虚互相影响,可互为因果,均赖宗气的推动,都有气短、胸闷、自汗、神疲等症状。
异:主症不一样,肺气虚证以咳喘无力、声音低怯等肺部症状为主,心气虚证以心悸怔忡为主症。
(九)治法:补益心气 代表方:养心汤(人参、党参、黄芪、桂枝、茯神、远志、小麦、炙甘草) 心悸、失眠明显:加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胸闷憋痛、口唇紫暗:加檀香、桂枝、丹参活血通络;发展为心阳虚:改用保元汤;心之气血、阴阳亏损:用炙甘草汤,滋阴养血、益气温阳;
《方剂学》也有保元汤,是出自《博爱心鉴》一书,药味跟《简明医彀》差不多,同样有黄芪、人参、生姜,但是甘草变炙甘草,桂枝变为肉桂,从药物组成看,《博爱心鉴》的更能补阳。所以猜测《中医150证候辨证论治辑要》记载的保元汤可能是《博爱心鉴》提及的保元汤。其中《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的保元汤摘自明代的《简明医彀(gòu)》,这本书的保元汤的药味包括人参、黄芪、甘草、桂枝、生姜。
(十) 治疗要点:
1.为什么要用安神药?心气虚证出现的心悸、怔忡,多易受到精神因素以及外界不良环境的刺激而加重,且心主神志,心气虚可能影响神志方面,所以在补心气(如人参、五味子、小麦、甘草、麦冬)的时候,要加用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等安神药;
2.心气虚所致的血瘀心痛,可采用芳香开窍之药(檀香、乳香、没药、桂枝等)辅助血液运行,但久用耗气伤阴,加重心绞痛,若加用益气养血之药,能提高疗效。
(十一)现代研究:
近年来,研究者运用超声心动图、体表心电图等方法对心气虚症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评价,把中医心气虚症与心功能联系起来进行观察,发现其中有许多特异的变化。
1.王硕仁等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体表心电图等方法研究冠心病、心气虚证与左心室功能和心肌供血三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心气虚证与非心气虚证组比较,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部分检查指标有显著性的差异;左室舒张功能评价对心气虚证诊断有高敏感性(87%),左室收缩功能则有高特异性(88%);
2.血清微量元素与心气虚证的关系:黄献平等从血清Zn、Cu、Zn/Cu及Fe和Ca含量变化的角度,对心病不同证型患者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提示心气虚证组以血清Zn、Fe、Ca含量下降为特征。说明血清Zn、Fe、Ca含量的变化与心气虚辨证存在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