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讲座 | 临床经验 | 传承课堂 | 医话选萃 | 典型病案 | 旴江医学 | 学生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传承课堂>>正文
 

 
医林探寻(第十三期)——寒湿证
2023-09-25 22:13 范继雯、肖吉亮 

本次主题为“寒湿证”。主讲人: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范同学。


(一)概念:寒湿证是指寒邪与湿邪相搏,侵袭经络或困阻脾胃的证候。

(二)临床表现:

主症:身重,腰部冷痛重着。

症状:腰部冷痛重着,腰重如带五千钱,转侧不利,身体困重,

遇阴雨天则加重。或泄泻呕吐,形寒,口不渴。

舌象:舌淡,苔白腻。

脉象:沉而迟缓。

(三)辨证要点:本证以腰部冷痛重着、阴雨天加重为临床特征。

(四)成因:(1)久居冷湿之地,或涉水冒雨,劳汗当风。衣着湿冷,感受寒湿之邪。

(2)过食生冷,寒湿内侵,困阻脾胃。

(五)病机:寒湿之邪,侵袭腰部,痹阻经络,因寒性收引,湿性凝滞,故身体困重,腰部冷痛重着,腰重如带五千钱,转侧不利。阴雨寒冷天气则寒湿更甚,故疼痛加剧。寒湿阻遏阳气,机体失于温养则形寒。若寒湿困脾,脾失运化水谷及水湿,则呕吐泄泻。口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为寒湿停聚之象。

(六)发展与转归

(1)寒湿之邪,易伤脾阳,导致脾虚湿困证;若年高体弱或久病不愈,势必伤及肾阳,导致肾阳虚证。

(2)寒湿为患,经络闭阻,成为寒痹;若反复发作,骨节僵硬变形。活动障碍,变为尪痹。

(七)疾病范围

中医:本证多见于腰痛、痹证、感冒、泄泻、呕吐等病证中。

西医:本证见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炎、纤维组织炎、坐骨神经痛、急性胃肠炎、感冒等疾病之中。

(八)类证鉴别

(1)湿热证 湿热壅于腰部,亦可导致腰痛。但痛处伴有热感,并有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等;而本证为腰部冷痛重着、形寒,舌苔白腻、脉沉而迟缓,故不难区别。

(2)风湿证 风湿证虽有身体关节疼痛,但多为一身尽痛,游走不定,并兼有恶风、自汗等伤风症状。本证寒象明显,如腰部冷痛、形寒肢冷等。

(九)治法:祛寒除湿;主方:甘姜苓术汤(又名肾着汤)(甘草、白术、干姜、茯苓)

藿香正气散(藿香、紫苏、白芷、半夏、白术、茯苓、陈皮、厚朴、桔梗、甘草)

甘姜苓术汤主治寒湿腰痛,若加杜仲、桂枝、牛膝、泽泻疗效更佳。寒邪偏胜,可加附子以温肾祛寒;若湿邪偏胜,加苍术以燥湿祛邪。藿香正气散主治风寒湿所致的泄泻呕吐,若兼食滞胸闷腹胀,加神曲、莱菔子、鸡内金;若湿偏重,可用苍术易白术,以增强化湿作用;若气滞脘腹胀痛者,加木香、延胡索等。

(十)治疗要点

本证乃寒湿为患,治寒宜温散,治湿有分利、温燥、芳化之别。寒湿腰痛,宜用辛热温散以祛寒,甘淡健脾以渗湿。寒湿泄泻呕吐则宜外散风寒,内化湿浊,兼以理气和中。

(十一)名医冯兴华对寒湿的认识

中医讲“冬病夏治”,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冬日天气寒冷,寒邪侵犯人体,引起体内寒凝血瘀,而寒邪伤阳,易引发慢性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因此,祛除寒气,提升阳气,成为关键所在。尤其夏天人们长时间在空调房中,喝冰水吃冷饮,造成大多数人为阳虚体质。

夏季,是一年中阳气充足之时,此时利于为身体扶阳。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阳气从头伏第一天开始转盛,从进入伏天开始一直到伏天结束,这段时间均是阳气转盛的时间,此时,顺应天时,以天地阳气扶人体阳气。

《黄帝内经》中曾提到“长寿气”,这里提到的“长寿气”即肾阳之气。肾阳是是精神之所舍,元气之所系。

据冯兴华介绍,因为风湿类疾病多为寒邪、湿邪侵袭,而造成的阳气受损,夏季则是阳气升腾之时,故也是冬病夏治、扶助阳气的好时候。因此,近来就诊的患者多是趁着冬病夏治的天时想要顺应天时进行调和。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西中医药大学何晓晖名医工作室 邮政编码:3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