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讲座 | 临床经验 | 传承课堂 | 医话选萃 | 典型病案 | 旴江医学 | 学生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传承课堂>>正文
 

 
医林探寻(第二十三期)——水气凌心证
2024-03-09 19:05 郭皓东,肖吉亮 

本次主题为“水气凌心证”。主讲人: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郭同学。

一、经典回顾

(1)水饮来源:

1.误用吐下

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2.素有水饮、中焦虚弱

40条-伤寒表不解, 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82条-太阳病发汗, 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汤主之。

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2)治则:《金匮要略》中记载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从以上两条可以看出《伤寒杂病论》对水饮病的治则,一是以温药和之,二是利小便。水为阴邪,以温药和之,体现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中医思想。利小便,使邪有出路,水饮得治。

(3)论治:在《伤寒论》条文中明显提及的治疗水饮的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茯苓、茯苓甘草汤、理中丸加茯苓。在《金匮要略》中也提到了不少能够治疗水饮凌心证的方,其中有:小青龙加石膏汤、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苓桂术甘汤、肾气丸、木防己汤、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

二、概念及疾病范围:

概念:水气(饮)凌心证是指水饮内停而泛滥,侵凌心脏,以致心脏功能减退而表现出的一系列症征。

疾病范围:

1、中医本证多见于心悸、喘证、水肿、痰饮等病证。

2、西医本证常见于风心、肺心、冠心、高心病等所致的心功能衰竭、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等危重病中。

三、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主症:心悸,喘息,不能平卧,周身浮肿。

症状:胸脘痞满,形寒肢冷,小便不利,面色晚白,或咳嗽痰多,或眩晕;

舌象:舌质淡,舌胖大,苔白滑;

脉象:沉缓。

辨证要点:水气凌心证以阳虚水泛和心脏受凌的症状并见为辨证依据。

四、成因:

1.脾肾阳虚,气化不利,水湿停聚,饮邪上逆,侵凌心脏。

2.肺脾气(阳)虛,宣降失职,运化失司,痰饮停于中焦;泛滥上逆,侵凌心脏。

3.素有痰饮,日久损伤心阳,心阳不振,推动无力,水饮内停为患。

五、病机:阳气不足,水气泛滥成灾。

——心受水气侵凌则悸动不安;

——饮邪停蓄、胸阳不运,故喘息不得平卧,胸脘痞满。

——水饮泛滥则周身浮肿,小便不利。

——饮邪上逆,清阳被遏则眩晕。

——饮邪犯肺,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痰量多色白。

——心阳不足则形寒肢冷,面色晚白。

——水停阻遏,阳气虚弱,故舌淡体胖苔白,脉沉缓。

六、类证鉴别:

1、心阳虚证:

本证与心阳虚证均是心的阳气不足,都有心悸、胸闷气促、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舌淡脉弱等症。但心阳虚纯属虚证,而本证尚有水饮泛滥之实邪。临床区别重在有无周身水肿和小便不利两症,本证必有浮肿和小便不利。

2、肾虚水泛证:

肾阳虚水泛证与水气凌心证二者病机上有密切联系,两证均为阳气不足,水饮为患,肾阳虚水泛证不及时治疗可以发展为水气凌心之危证。肾阳虚水泛证除见阳虚内寒、肢体浮肿等症状外,还有腰膝酸冷等肾亏之象;而水气凌心证则有心悸、喘息、胸闷等心肺被扰之象。

七、发展与转归:

本证多为危重证,如治疗不当,可致心气衰竭或心阳暴脱。病情若缓解,水邪逐渐消退,可转化为全身性阳气不足之虚寒证。饮邪心犯肺日久,痰饮也可化热化火,而转为痰热证。

八、相关治法:

【治法】温阳利水,宁心安神

【主方】真武汤(附子、茯苓、白术、白芍、生姜)真武汤为温阳利本之代表方。

【功效】温阳利水

【方义】以附子为君药,其辛甘性热,用之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兼暖脾土,以温运水湿。臣以茯苓利水渗湿,使水邪从小便去;白术健脾燥湿。佐以生姜之温散,既助附子温阳散寒,又合苓、术宣散水湿。白芍亦为佐药,其义有四:一者利小便以行水气,《本经》言其能“利小便,《名医别录》亦谓之“去水气,利膀胱" ;二者柔肝缓急以止腹痛;三者敛阴舒筋以解筋肉瞤动;四者可防止附子燥热伤阴,以利于久服缓治。如此组方,温脾肾以助阳气,利小便以祛水邪。

【临证加减】若心气不足,加人参、黄芪益气助阳;心悸不宁,加酸枣仁、柏子仁、龙骨、牡蛎以安神宁心浮肿甚者,加猪苓、泽泻、桂枝、车前子以利水消肿;眩晕、胸闷、痰多者,加半夏、陈皮、瓜萎、薤白等化痰降逆,宽胸理气。

  【治疗要点】本证为虚实夹杂证候,要注意处理好标与本,扶正与祛邪的关系。水邪阻碍,血脉不利则瘀血,水饮是本,瘀血是标,水饮消退,血行则利。水饮是肾不化气或脾失运化所致,水饮是标,脾肾失司是本,故要温肾健脾,利水化饮。

50D74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西中医药大学何晓晖名医工作室 邮政编码:3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