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讲座 | 临床经验 | 传承课堂 | 医话选萃 | 典型病案 | 旴江医学 | 学生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典型病案>>正文
 

 
胃痛(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案
2018-04-16 13:17  

贺某,男,59岁,农民,江西抚州市人。2008116初诊。

主诉:胃脘刺痛、灼热、嘈杂半年余。

病史:嗜好烟酒三十多年,时有胃脘胀痛。半年来胃脘刺痛、灼热、嘈杂,在当地多个医院治疗不效,前往北京首都医科大学某附属医院(其女儿进修医院)诊治。胃镜诊断为“Barrett食管、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为“食管炎、食管上皮柱状化生;胃窦及胃角中-重度慢性萎缩性炎,结肠型肠上皮化生及部分腺管上皮轻度异型增生”;Hp(-)。因西医无特殊治疗方法,西医专家建议中医药治疗,遂回江西求治。

初诊:胃脘灼痛,日夜不休,时疼痛如锥,嘈杂易饥,稍食则胀。纳食不馨,口干,二便调,寐欠安定,疲乏无力,不能参加田间劳动。面青灰暗,舌质暗紫,两侧可见3块黄豆大小的瘀斑,舌下络脉青紫粗张,苔薄黄少津,脉弦带滑。辨病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辨证为“脾胃阴虚,瘀血阻滞”;辨体为“湿热兼瘀血质”;辨时为“初冬气凉”。治拟健脾养胃,清化湿热,逐瘀抗化,以经验方扶正抗化汤加减治疗。

处方:太子参20,北沙参15,茯苓20,薏苡仁30,丹参15,赤芍15,莪术10,刺猬皮10,穿山甲3(冲),鸡内金10,姜半夏8,瓦楞子15,蒲公英20,白花蛇舌草15,大黄2,枳壳1214剂,11剂。并对病人进行心理开导和饮食指导。

二诊:服药二周,诸症见缓解,胃脘灼热及嘈杂明显好转,纳增,时有嗳气。大便溏,舌脉如前。初见成效,守方去大黄,加三七3(冲),土茯苓3021剂。

三诊:病情进一步好转,灼热已轻,体力有增,面黄转好,近日因饮食不节,胃脘时疼痛胀闷,大便已实,夜寐好转。舌暗紫见轻,脉细弦。守方去穿山甲,加干姜4,太子参改3028剂。

四诊:时有胃脘灼热,纳食佳,睡眠安,精神已充,能下地劳动,舌紫变淡,两侧紫斑缩小。守方莪术改1528剂。

复诊:服药近百剂,除偶有胃部灼热外,全部症状均消失,完全恢复劳动能力。面色已红润,舌色已基本正常,左侧紫斑已消失,右侧紫斑缩小且色浅,脉细弦稍滑。复查胃镜,诊断为“Barrett食管、萎缩性胃炎伴胃窦轻度糜烂”,病理诊断为“轻-中度萎缩性胃炎,轻度肠上皮化生,未见异型增生”。患者临床症状已基本消除,胃镜及病理切片也明显好转,仍以健脾益气养阴、清热逐瘀散结之法治疗。处方:太子参20,黄芪15,石斛15,丹参15,姜半夏10,赤芍15,莪术15,木香6,枳壳15,土茯苓20,石见穿15,黄连4,白花蛇舌草20,蒲公英15,刺猬皮8,田七粉3(冲),鸡内金1028剂。

以上方为基本方加减变化又治疗5个月,前2月每日1剂,后321剂。病情日益转佳,胃部无不适,体重增加11公斤200986于南昌大学一附院复查胃镜,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Barrett食管”,病理切片提示“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肠上皮化生,未见结肠型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现象”。再以前方加减治疗3月,21剂。之后服猴菇菌片、六味地黄丸巩固疗效,防止Barrett食管变化。两年后回访,患者一切如常,食管无变化。

心得体会:本案为中-重度萎缩性胃炎、结肠型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是典型的胃癌病变,也是难治性疾病,经过中医药近一年的治疗,终于化险为夷,得以基本痊愈。四辨一体的诊疗模式,是本案能获取佳效的认识基础。

西医的胃镜和病理学诊断,为治疗明确了方向和目标,也为治疗效果的评判提供了微观、客观的依据。病理学的疾病诊断,是本病论治的先导,其有三个方面的意义:(1)全面把握了疾病的整体演变过程,以逆转癌变为治疗主线,目标明确,重点突出。(2)针对癌前病变有的放矢治疗,自始至终选用了对肠化具有良好作用的药物如土茯苓、白花蛇舌、刺猬皮、石见穿、鸡内金等。(3)以病理切片为疗效评判依据,以细胞病理学改善为最终目的,临床症状消失后仍坚持治疗半年,故治疗较彻底,疗效较巩固。

辨证论治是获取疗效的保证,本案始终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核心。患者胃脘疼痛如锥,舌质紫暗、瘀斑、舌下青筋曲张,面色灰暗,此为胃络瘀阻之有力证据,此瘀为热毒痰瘀之交结,所以活血逐瘀贯穿于本案治疗的全过程。处方以丹参、三七活血化瘀,以赤芍、石见穿清热祛瘀;以莪术、刺猬皮、穿山甲破结散瘀,以半夏、瓦楞子、鸡内金软坚解瘀。枳壳、木香行气活血,血活则瘀散,瘀散则病愈。导致瘀血的原因是湿热蕴阻,湿性粘滞,阻滞血行;热灼阴液,津伤血滞,故佐以清热化湿之药蒲公英、薏苡仁、黄连、茯苓等。胃病日久,必伤脾气胃阴,以太子参、北沙参、黄芪、石斛健脾益气养阴。全方以整体观念为指导,祛邪为主佐以扶正,逐瘀为重兼以行气,虚实兼顾,标本同治,脾胃共理,阴阳并调。舌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独特的手段,“舌为胃之镜”,最能反映脾胃的生理和病理状况,通过舌象的观察可以较确切地推测胃病的病性和病势。本例患者全舌紫暗,舌边紫斑,舌下络脉青紫粗胀,准确地反映了胃络瘀阻的病理状态,治疗过程中始终把舌象变化作为观察疾病进退的客观指标,舌象改善与病理好转几乎同步出现,最终舌象恢复正常,胃黏膜萎缩、结肠型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也基本消失。中医宏观舌象观察与西医微观病理检查取长补短,大大丰富了脾胃病的诊断手段。

患者嗜好烟酒数十年,酿湿生热,湿热阻滞气血,日久而形成了湿热兼瘀血体质。因此在治疗的全过程中,不仅重在活血逐瘀,且兼以清化湿热,以除起病之根,湿热化则瘀血散。人与天地相应,脾胃病治疗须“本于四时”,初诊时正值冬季,气候寒凉,故方中少佐干姜以温中散寒;春夏之季,天气温热,少佐黄连以清中泄热,从而协调人与天地气候的关系。总之,辨病、辨证、辨体、辨时四者结合论治,是此疑难病例治疗成功的要诀。

                                                                        选自《脾胃病临证新探.新识.新方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西中医药大学何晓晖名医工作室 邮政编码:3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