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讲座 | 临床经验 | 传承课堂 | 医话选萃 | 典型病案 | 旴江医学 | 学生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典型病案>>正文
 

 
何晓晖教授治疗小儿胃脘疼痛一例
2023-01-10 22:51  

姓名:黄子浩,性别:男,年龄:6岁,籍贯:江西吉安。

2022年10月6日初诊

主诉;脘腹胀痛半月余。

现病史:母亲高龄生产,患儿自幼体弱多病,偏食纳差,身高偏矮,季节交替时容易感冒,平日怕冷肢凉。平素常有反酸、噯气、嘈杂。半月前气温下降,因饮食不节,脘腹部胀闷疼痛,阵发性加剧。曾到县医院治疗,疼痛不减。一周前转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彩超:腹部稍胀气。腹部CT:右下腹阑尾稍肿胀,阑尾粪石形成待排。住院期间予以输液及吃雷贝拉唑、麦滋林等药物,治疗一周疼痛仍作,小儿哭叫不休,父母焦急万分。因某些原因只能偷偷出医院找中医治疗。

刻下:诊时见患童痛苦面容,面黄肌瘦,神疲烦燥,胃脘及下腹部疼痛,间歇性发作,每次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痛处不定,时以胃脘部为甚,时以下腹部为甚,食后、进凉食、饥饿时易发,伴有嗳气、嘈杂,不呕吐,时时吐泡沬状痰涎。纳食少,口干不思饮。大便干结如羊粪,2至3天一次,解之不畅,矢气多。小便黄。因为腹痛时作夜寐不安。上下腹部轻微压痛,阑尾点压痛不明显。舌质稍红,苔黄,脉细稍数。

辨病:中医:胃脘痛

西医:慢性胃炎,阑尾炎?

辨证:脾胃虚弱,胃肠气滞,胃气失和,腑气不畅

处方:以柴胡疏肝汤、香砂六君子汤、金铃子散化裁。

  柴胡4g,白芍10g,枳实5g,香附5g

  木香3g,砂仁2g,姜半夏4g,白术10g

  黄连1g,川楝子6g,玄胡索6g,蒲公英10g

  厚朴8g,高良姜2g,海螵蛸10g,神曲8g

  生甘草4g 颗粒剂,4剂 ,一日一剂 ,分二次冲服。

  另:大黄颗粒15g。第一天3克加入中药中冲服,以后根据大便情况决定用量。

二诊(10月9日):服药2天后大便已通畅,一日一次,腹痛明显缓解,今食后时有疼痛,时间短,胀少,纳食增加。嗳气减少,呃逆已止。睡眠安静。舌质偏红,苔薄黄,咽红,脉细数。因患儿病情明显好转而出院。处方:

太子参6g,白术12g,茯苓10g,白芍10g

厚朴8g,枳实10g,木香4g,蒲公英12g

银花10g,川楝子5g,元胡索6g,山楂5g

麦芽6g,莱菔子5g,生甘草4g。7剂

三诊(10月10日):精神明显好转。胃部症状基本消除,下腹部时有疼痛,部位走窜不定,纳食增加,多食时胃脘稍不适。大便通畅。咽不红,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略沉。守方:去金银花。加黄芪10g,当归6g,予以7剂。

四诊(10月23日):胃脘无不适,偶有腹痛,持时2分钟左右,大便一日一次,形状正常,纳食正常。无嗳气。寐安。舌质淡红,苔薄黄。守方加海螵蛸8克,予以7剂。

五诊(10月30日):网诊,家长兴高采烈告之,患儿完全康复,已恢复止学。再未发生胃痛腹痛,精神已佳,饮食正常,大便正常,一日一次。夜寐安定。复查彩超腹部未见明显异常。舌质淡红,苔薄白。患儿服药25剂,花费未满千元,已得完全康复。家长要求再进药一周以巩固疗效。治拟健脾益气,护胃固本。

太子参10g,白术8g,茯苓8g,山药10g

黄芪10g,当归6g,陈皮3g,蒲公英10g

麦芽10g,谷芽8g,山楂6g,鸡内金8g

莱菔子5g,生甘草4g。×7剂

何师讲述道:患童平素体质差,脾胃虚弱,又因饮食不节而出现脘腹胀痛,先后在县医院、儿童医院,住院治疗均效差。医院胃镜示:浅表性胃炎。我临床所见一般儿童胃镜结果也多为浅表性胃炎,我认为虽然小孩也有恶性病变的风险,但概率极低。我曾诊治的最年轻的胃癌病人也有16岁余,所以我一般不建议小孩做胃镜,徒增痛苦;但如果同时有临床表现很具特征性的病种,比如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返流等,诊断比较容易,这就需要结合临床看是否需要做胃镜;再者病人是否需要胃镜检查,作为医生要有判断力,这需要经验。

患童痛在胃皖,脐周,麦氏点无压痛,故暂不考虑阑尾炎,输液西药治疗无效,家人倍感焦虑,故寻求余治疗,症见:患童痛苦面容提示病情急迫;面黄肌瘦,纳食少,神疲提示脾胃虚弱,生化乏源;胃脘及下腹部疼痛,间歇性发作,烦燥提示胃肠气滞,不通则痛,气郁化热,热扰心神则烦躁;伴有嗳气、嘈杂,不呕吐,时时吐泡沬状痰涎提示胃气失和,中焦气机受阻;大便干结如羊粪,2至3天一次,解之不畅,矢气多。小便黄提示腑气不畅,六腑以通降为顺;舌质稍红,苔黄,脉细稍数为脾胃虚弱,正邪交争,气郁化热之象。中医诊断为胃脘痛,辩证为脾胃虚弱,胃肠气滞,胃气失和,腑气不畅。以柴胡疏肝汤、香砂六君子汤、金铃子散化裁方加减治疗,另:大黄颗粒15克。第一天3克加入中药中冲服,以后根据大便情况决定用量,若大便通畅则停用。

2诊患童病情好转,腹痛一症基本缓解,故转变诊治思路,初始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为主,现以健脾理气止痛为主,不再用大黄通大便,取用生白术代行通便之功,因患童咽后壁色偏红,尚有郁热,故用银花以透热,麦芽,谷芽,山楂,鸡内金,莱菔子,以行滞消食助运化,以甘草调和诸药,制诸药燥烈之性,使药力缓和,同时甘草味甘甜易于入口。

3诊,患童热象不显,故去金银花。因病程较久,正气多虚,故加黄芪10克,当归6克以顾护正气。

4诊,患童偶有胃痛,几乎无所苦,故加海螵蛸制酸护胃止痛,复查彩超无明显异常。

5诊,患童康复,再以健脾益气为主,巩固疗效。

此病例,开方用药实为平淡,中医讲求辨证论治,一人一方,随证而调,没有定方。我的体会:此病例中医之病机为胃肠气滞,胃肠之气机由肝调节,肝主疏泄,故与肝密切相关;西医多诊断为胃肠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我临床所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皆可从肝着手调理,余当时亦思索再三,患者病程久,西医多种处理方法皆无效,观察患者脐上也痛,脐下也痛,痛致踱步,坐立不安,既呃逆,又嗳气。提示气机紊乱,升降失司。再者患者平素体质虚弱,则以疏肝为主,加以健脾治疗。

我的方法,实为遵循《内经》:“百病生于气”,《寿世保元》“人之一身,调气为上”。当世学习,讲求医术、医道,术为小,道为大,先知术,后精道,我所求在于道,天地自然之道。其次“胃肠以通降为顺”,此例患童初始主要是以大黄通大便,因人之体质各异,对大黄的敏感度不同,故从小剂量开始服用,中病即止。芦荟之类也是如此。大便通畅,则腑气通畅,病即缓解。再者论治要懂“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此病首诊以治标为主,其后标本兼顾,最后以扶正固本为主,方能治病治本。最后要“重视胃气”,我处方常讲求守胃气,此患童从处方初始即讲求用白术,茯苓,甘草,神曲,太子参等守中土,愈往后愈注重顾护胃气,临床中很多疾病,特别是疑难杂病,更要注重以胃气为本,往往疗效甚好。望各位同学多多思考,多多感悟!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西中医药大学何晓晖名医工作室 邮政编码:3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