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讲座 | 临床经验 | 传承课堂 | 医话选萃 | 典型病案 | 旴江医学 | 学生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典型病案>>正文
 

 
何晓晖教授运用经方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验案一则
2024-03-17 11:08 徐文强 夏华琰 揭智媛 曾学玲 徐春娟  江西中医药, 2023, 54 (02).

患者万某,男,66岁,江西进贤人。2018年11月7日初诊。主诉:大便艰难、腹胀、腹痛半月。病史:患者有胃癌术后病史。半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部胀满、疼痛伴呕吐,大便艰难,矢气少。后于南昌某大学附属医院行全腹CT示:不完全性肠梗阻。予胃肠减压、解痉止痛等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因惧怕手术治疗,遂转求中医治疗。刻下:身体消瘦,神疲乏力,纳少,时呕吐,下腹部胀满、疼痛,可触及包块,大便艰难,矢气少。舌质暗红,苔黄稍腻,脉两寸沉弱,左关浮滑按之无力,右关稍弦。

西医诊断:胃癌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断:腹痛病。辨证:气阴两虚,胃肠气滞。治法:益气养阴,导滞通便。选方:小承气汤、黄芪汤、枳术丸合方加减。用药:黄芪40 g,当归15 g,白术40 g,陈皮12 g,厚朴15 g,枳实15 g,槟榔10 g,大黄6 g后下,蒲公英30 g,生地15 g,生甘草6 g,3剂。

11月9日二诊:服药后,大便即通,已解多次,量多,色黑,大便糊状黏厕,肠鸣、腹胀、腹痛大减,不欲吐,仍纳少,精神欠佳。舌质暗红,苔黄稍腻,脉寸沉弱,关尺浮滑力弱。处方:守上方去大黄、槟榔,加西洋参6 g、大腹皮12 g,4剂。

11月14日三诊:大便1日1~2次,质软,色稍暗,稍有腹胀,无腹痛。能进流食和半流食,精神好转。舌质偏红,苔黄稍腻,脉寸弱,关尺浮稍滑、不受按。大便常规检查无异常。处方:西洋参6 g,太子参20 g,黄芪30 g,当归12 g,白术30 g,茯苓30 g,枳实12 g,厚朴12 g,大腹皮12 g,蒲公英30 g,炒麦芽15 g,炒谷芽15 g,焦山楂15 g,7剂。

11月21日四诊:腹胀、腹痛、呕吐已消失,腹部包块消失。大便日1~2次,解之畅。复查肠梗阻已消失。食纳增,神疲乏力改善,精神转佳。以上方加减继服7剂,以固疗效。随访至今,病情稳定,现坚持每3天服药1次。

按:本案患者是一个典型的不完全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其胃肠气滞证候突出,加之曾行胃癌切除术,脾胃大损,气血生化少源,气虚则推动无力,阴血不足则肠道失于濡养,故见神疲乏力、纳少、消瘦、大便艰难等症;粪便积聚肠道,以致腑气不通,故见腹胀、腹痛、矢气、呕吐。故综合分析主要为气阴两虚、胃肠气滞之证,当以通补兼施为治疗大法,分期而治,前期寓补于通。方中以大剂量生黄芪、白术健脾益气助运通便,当归养血润肠通便,盖因气可推动,血能滋养,寓降于升;生地滋阴清热通便,寓通于补;厚朴、陈皮、枳实、槟榔降气导滞通便;大黄、蒲公英泻下清热通便。全方扶正与祛邪同用,升举与通降并施,但总以通降为法,顺应肠腑之生理特性而治。一诊服药后,大便即通,因大黄性寒力猛,故大便通畅后即去之,加西洋参补益气阴。待便通胀除吐止后,调整处方,后期治疗以补为主,通补兼施,以免补而壅滞,加重气机不畅,故治以健脾扶正、益气养阴、开胃进食,以改善患者正气虚弱之证。

小结:何晓晖教授诊治肿瘤相关急腹症多从脏腑的生理特性出发,认为“物有其性,性有其用,顺应物性,则其用可彰”,主张“顺应脏腑生理特性”治疗疾病。治法上强调六腑主通降,也抓住癌症患者脏腑虚弱,病性多虚实夹杂的病理特点,常以衡为法,升降并用,通补相寓,润燥相伍,气血共治,脏腑同调。在遣方用药上师遵仲景,喜用经方,师古不泥,灵活变通,随证经方、时方合而用之,使得方药之间俱呈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之“衡”象,并时刻注意固护胃气,攻必寓补,强调中病即止,勿令攻下太过,故临床疗效显著。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西中医药大学何晓晖名医工作室 邮政编码:3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