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讲座 | 临床经验 | 传承课堂 | 医话选萃 | 典型病案 | 旴江医学 | 学生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旴江医学>>正文
 

 
试析旴江医学的国际影响
2018-04-16 11:26  

徐春娟  裴丽  陈荣  何晓晖*  艾瑛

   摘要:目的:探讨地方学术流派——旴江医学的国际影响。方法:从明末中外交流良好社会环境、旴江印刷业的繁荣为旴江医学传播创造的良好条件、当代名医龚廷贤弟子戴笠东渡日本传学等方面,考证旴江医学的海外影响。结果:旴江名医危亦林、李梴、龚廷贤等著作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都有翻刻,有的多达十数版,且对日本汉方医学、朝鲜医学的形成发展起到一定影响。结论:旴江医学是我国最具有国际影响的地方流派,应努力发掘,继承发扬。

   关键词:旴江医学;国际影响;江西;危亦林;李梴;龚廷贤;汉方医学;《东医宝鉴》

   在中医药学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地域性医学流派如孟河医学、新安医学、岭南医学、旴江医学、永嘉医派等的出现,促进了中医药学术进步、繁荣和发展。不同地域医学流派的崛起、争鸣与交融,是构成当代中医学术研究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其中有些还具有重大国际性影响,为中外医学交流做出了贡献。就地方学术流派的国际影响而言,当首推江西的旴江医学。

   1  旴江医学的沿革

   旴江现称抚河,流经江西省东部。抚河流域水陆交通便利,经济文化发达,古属临川郡。临川历代人杰地灵,被称为“才子之乡。”“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曾巩,宋代词人晏殊、晏几道,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均为临川人氏。同样,在这丰厚的文化沃土上,旴江之水也哺育了许多闻名于世的医学家,形成了以陈自明、危亦林为代表的旴江名医圈。

   从宋以来,各县有传略可考的医家有350多人,医学著作有100余种。在江西省“历代十大名医” 之中,旴江流域就有八人,即陈自明、危亦林、龚廷贤、龚居中、李梴、喻嘉言、黄宫绣、谢星焕。宋代陈自明著有《妇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等,被誉为中医妇科学的奠基人[1]。其名言“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至今被医家奉为圭臬。两书中诸如龙胆泻肝汤、仙方活命饮、四妙散、缩泉丸、固经丸等名方现在还有强大生命力。元代危亦林突出成就主要是骨伤科方面的贡献,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成的医学家。其著作《世医得效方》对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等各科病证及其治疗方法、方药都有叙述,特别是大量方剂的记载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明代医学家李梴将其数十年积累起来的学术经验撰《医学入门》。该书不仅是习医者的门经书,更是各科临床的重要学术著作。明代龚廷贤出身于世医家庭,为太医院御医,被誉为“医林状元”,是我国医著最多的医家之一,能确定的专著在18种以上。如《万病回春》内有21种明清刻本现有馆藏,《寿世保元》更是多达63种明清刻本被国内收藏[2]。明代龚居中的著作也颇丰,有《痰火点雪》、《外科活人定本》、《外科百效全书》、《幼科百效全书》、《女科百效全书》等近十种。清代医药学家黄宫绣求真务实,其《医学求真录》、《脉理求真》、《本草求真》、《医学集要》等等,为中医脉学、中药学等学科做出了贡献。清代著名医学家谢星焕理论经验俱丰,著《谢映庐医案》,被誉为医案珍品,为习医者撰写医案之楷模,书中临床经验又为医家所推崇。综上八大名医学术思想,可见旴江医家学验丰实,著作繁富,且见解独到,影响重大。旴江医学是中医学术园地中的奇葩。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就我国地方医学的国际影响而言,江西旴江医家当首屈一指。

   2  旴江医籍东传始末

   2.1  时代为中外交流开拓了良好的环境  万历年间,经济繁荣,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明中后期。我国江南一些地区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以及商品经济发展前提下,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由于航海术的进步,中日两国之间商船往来已较频繁。中国医书出版后,很快通过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直接海运至日本,或从陆路经朝鲜经对马海峡渡海至日本[3]。由于日本引进了活字印刷术,许多医学书籍在日本得到更加广发泛的传播,元禄时代,印刷出版的医药书籍开始面向大众化,关于中国医学书籍的注释书也大量出现,使日本出版的医学书籍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中国同时出版的书籍的数量[4]。在此环境下,日本医家来华学习亦为频繁,如日本名医吉田宗桂两次入明学医,其子吉田宗恂编写旴江龚廷贤《万病回春钞》对原著中重要术语予以注释,对《万病回春》在日本的流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3]

   2.2  旴江印刷业的繁荣为医籍外传创造了条件  江西自古就有“临川才子金溪书”的说法。金溪县浒湾镇雕版印刷始于明代中叶,并形成了前后书铺街盛景。北京、南京、南昌、长沙、安庆、芜湖等地书商都在浒湾镇设立分号书店。全盛时浒湾镇有大文堂、两仪堂、三让堂、旧学山房等60余家书店堂号,从业雕版印书最鼎盛时期高达三千多人。经史子集、戏曲话本、书法碑帖及医籍都能刻版刊行。所以《辞源》有“浒湾男女善于刻字”的记载。江西金溪雕版刻书印书的这一段历史可谓誉满中国。在此背景下,具有深远影响的金溪医家、医著应运而生。以御医龚信、龚廷贤父子,龚居中为代表的金溪医家,可谓“近水楼台”,所以著作颇丰,甚至梨枣再易。旴江医籍广泛国内外流传,与此不无关系。金溪印刷业的繁荣为旴江医著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们通过全国书商流通全国,并且通过口岸对外迅速流传。

   2.3  旴江传人东渡使旴江医学海外扎根  旴江龚廷贤对中国医学的发展和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贡献很大,是旴江医学海外具有最大影响者。此和其传人戴笠、王宁宇等东渡日本有关。戴曼公,名笠,浙江钱塘人,为龚廷贤晚年弟子,1653年赴日本长崎,1654年从福建万福寺老僧隐元禅师(应长崎兴福寺逸然和尚邀请赴日讲座)受佛门戒,法名性易,字独立,号天外一闲人。明末清初的战乱,许多明朝遗老逃往日本,其中就包括王宁宇、独立性易在内的著名医学家[4]。戴曼公在日本曾传授医术于北山道长与深见玄岱,二人后皆成为名医[3]。王宁宇,号五云子,明福建人,因事经朝鲜而至日本,自庆安年间(1648~1651年)起在长崎及江户行医,他处方专主龚廷贤及皇甫中《明医指掌》[3]。戴、王二人在日本医界的声望,扩大了龚氏在日本的影响,使旴江医学在日深深扎根。

   2.4  旴江医学促进了汉方医学和朝、越医学的发展  在日本,旴江龚廷贤被公认为是对日本江户时代的汉方医学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他的著作《万病回春》被奉为后世派的经典[5]。近年日本对汉方医学即传统医学引起重视,纳入保险的汉方成药有138种。汉方成药制剂处方来源,除《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外,有约12%来源于龚廷贤《万病回春》[6]。可见该书在日本是唯一与《伤寒杂病论》相提并论的中国医书,影响非比一般。对于旴江医学对汉方医学的影响,我们后文中还将详细论及。《东医宝鉴》为朝鲜医学家许浚编撰,全书主要纂辑自中国明万历以前流传到朝鲜的医药书籍,如《素问》、《灵枢》、《伤寒论》、《世医得效方》、《医学入门》等80多种,是朝鲜的综合性传统医籍 [7];其引用频繁的10种书籍中,有4种属旴江医著,《(医学)入门》引2781次(列第2),危亦林《(世医)得效》20卷(1337成书)引1084次(列第4),龚廷贤《(古今)医鉴》8卷(1577年初版)引726次(列第6),《(万病)回春》引525次(列第8)[8]。《东医宝鉴》还提到其书定名,亦是慕旴江龚信、龚廷贤《古今医鉴》之意,可见旴江医学对朝鲜影响之深远。据日本真氏[8]考证:“韩国刊行汉籍医书,大致与中国同步进行,始于高丽时代的1059年。曾翻刻5次以上书籍有5种,其中李梴《(编注)医学入门》6版。”真氏又指出:“1886年以前越南翻刻他国医书,包括推断为据刻本的抄写本在内,有至少有汉籍15种。”其中包括:李梴《(编注)医学入门》,至少2版;龚廷贤《万病回春》8卷,至少1版;龚廷贤《(新刊)云林神彀》4卷,至少1版 ;龚廷贤《(医林状元)寿世保元》10卷,至少1版。可知旴江医学已完全融入日、朝、越等国医学的发展。

   3  旴江医家和医籍的海外影响

   在主要旴江医家中,有陈自明、危亦林、李梴、龚廷贤、龚居中五家的著作流传海外或国外收藏,其中龚廷贤一家就高达10种。

   3.1  危亦林  危氏《世医得效方》不仅推动了我国骨伤科的发展,还在国际医学交流上产生了重要作用。他的“脊椎骨折复位及固定术技术”后来被西方采用 ,使中医正骨在中世纪流传至西方[9]。《世医得效方》早年就传至日本并对其古典骨伤学形成了影响。日本现存最古的该书版本据被考证为是丰後国佐伯藩主毛利高标的所藏本,即明洪熙元年(1425年)朝鲜春川府印刷刊行的内阁文库本(朝鲜本),还有现存于日本宫内厅书陵部的出版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的完本(明本);比起国内所存的刊本来,日本所存的《世医得效方》刊本也有许多是珍善本;日本古代用于整骨的麻醉基本方应该先是来自于《世医得效方》所记载的草乌散等方剂;《世医得效方》被导入日本之后成为构筑日本古代正骨术的重要基石之一;在对正骨药物内服全身麻醉法、十不治证、六出臼、四折骨理论等方面对古代日本接骨术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的事实是无可置疑的[10]。此外,朝鲜《东医宝鉴》针灸篇引用次数最多的书,包括危氏《世医得效方》[11]

   3.2  李梴  早在我国明代期间,日本对中国医学非常重视,其中以《医书大全》、《南北经验医方大成》、《玉机微义》、《医学正传》、《医学入门》、《万病回春》等临床书籍的传播速度为快,影响为大。李梴《医学入门》,于江户时期传入日本,受到道三学派古林见宜的重视,在日本流传甚广,评价很高;据今人中泉信行统计,江户时期至少翻刻有16种版本[12]。《东医宝鉴》针灸篇引用次数最多的是《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医学纲目》、《医学入门》、《针灸资生经》、《灵枢》、《世医得效方》等书。其中基础理论部分引用频率最多的是《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医学入门》和《灵枢》[11]

   3.3  龚廷贤

   3.3.1  《万病回春》  日人曲直濑道三得到由朝鲜传入的《万病回春》,1611年由川濑一马重新翻刻校正活字印刷;其后,1611至1653年刊行6次,1653至1693年刊行11次:以致使《万病回春》一百年中在日本得以刊行18次[5]。该书日本刻本大多国内现有收藏[2]。力推龚氏著作的曲直潮玄朔曾于庆长十六年(1611年)为日本活字版翻刻的《万病回春》作跋;在这以前,他还曾把从朝鲜传来的《万病回春》,推荐给他的最得意的弟子冈本玄冶作为研读的重点书籍[3]。《万病回春》在中国初版于1588年,吉田宗恂在1597年前即《万病回春》刊行后不到十年就已经在日本看到此书,足见当时书籍向日本流传之快[3]。书中温清饮是该书享有中外盛誉的名方。日本王氏报道,对于难治贝切特的治疗,寄希望于汉方药温清饮;日本汉方界将此方列为多种疾病的首选方剂;温清饮药物性能、方义、各科的应用情况在日本均有不少论述与报道;在拓展应用方面,日本远先于国内开展,日本用《万病回春》温清散原方,称温清饮,广泛运用于各科疾患[13]。首载于《万病回春•折伤门》的通导散,日本现代汉方医家矢数道明在《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一书中指出,通导散在日本后世方(相当于中国的时方)中是唯一的驱瘀血剂,为森道伯之常用方;矢数格在《汉方一贯堂医学》中,详细记载了森道伯使用通导散改善瘀血证体质的经验[14]

   3.3.2  《寿世保元》 龚氏《寿世保元》一书 ,据马继兴先生[15]考证:“按此书为明代中期龚廷贤撰,原书10卷。其初刊本具县年代未详,现存明刊本一种及多种清代以后重刊本。日本刊本的最早年代为1645年(正保2年)。”现国内有日本正保二年乙酉(1645)风月宗知据明周氏光霁堂本影刻本在国内书馆收藏 [2]

   3.3.3  其他书籍 (1)《鲁府禁方》日本庆安元年戊子(1648)小鸠弥左卫门刻本收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及浙江省图书馆[2]。(2)《种杏仙方》四卷,日本庆安元年庚寅(1650)小鸠弥左卫门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有入藏[2]。(3)《济世全书》有日本宽永十三年丙子(1636)村上平乐氏刻本收藏于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首都图书馆[2]。(4)《云林神彀》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云林神彀》全书。(5)《云林医圣普渡慈航》有日本刻本残本收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2]。(6)《医学入门万病衡要》,日本松下见林校。有日本延宝五年丁巳(1677)唐本屋喜右卫门刻本、日本天和三年癸亥(1863)伊藤五郎兵卫刻本收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2]。(7)《古今医鉴》廷贤为其父龚信续编的《古今医鉴,有日本明历二年丙申(1656)刻本收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2]。(8)《药性歌》(后辑入《万病回春》卷一),单行本现有朝鲜刻本、清抄本收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2]

   3.4  陈自明、龚居中  陈自明《妇人良方大全》有日本宽永十三年丙子(1636)太和田意闭刻本、日本文化二年乙丑(1805)丹波元坚抄本等6种版本被我国收藏[2]。龚居中《幼科百效全书》见载于日•丹波元胤《医籍考》及日•丹波元简《观聚方要》中 [16]

   4  结语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人杰地灵的江西旴江流域,是中医药文化的沃土。自宋以后,历代名医辈出,薪火相传。旴江医家名著,梨枣再易,不仅国内影响深远,而且飘洋过海,饮誉海外,为中外医学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地方医派中之难能可贵者。但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目前对旴江医学的整理发掘是远远不够的,和其他地方医学学派的整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希望广大中医学者对此引起重视,努力发掘地方医学遗产,以更好对中医药学继承发扬。

参考文献

   [1]蔡景峰.中国医学妇产科学奠基人陈自明[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7,6(2):188-192
   [2]薛清录.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 191,220,323-324,326-327,408,427-428
   [3]史世勤. 龚廷贤与中日医学交流[J].中国科技史料,1993,14(1):21-28
   [4]滕军.中日文化交流史考察与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19
   [5]俞雪如. 医林状元龚廷贤与日本汉方医学[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1(10):32-35
   [6]刘景超,张秀传.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现状[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1):13-16
   [7]姚佳音.《东医宝鉴》引证《金匮要略》内容考[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5(2):23-24
   [8]真柳诚著,郭秀梅译. 中日韩越古医籍数据的比较研究[J]. 中国科技史杂志,2010,31(3):243-256
   [9]王和鸣,刘俊宁. 中医传统正骨在海外的影响——历史源流与现状[J]. 中医正骨,2009,21(2):2
   [10]李强. 《世医得效方》对古代日本接骨术的影响[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4):58-61
   [11]申东原,权东烈. 《东医宝鉴》针灸学特色探析[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11):63-65
   [12]靳士英,靳朴. 明代六部综合性医书的传日及其影响[J].中华医史杂志,1999,29(3):131-134
   [13]徐春娟,陈荣.《万病回春》与名方温清饮[J]. 中医文献杂志,2011,29(2):5-7
   [14]李华安.日本医家对通道散的研究和应用[J].上海中医杂志,1999,33(5):46
   [15]马继兴. 日本古旧遗址中发现的零残中医古文献概况[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7(3):139-142
   [16]狄忍安. 介绍一本濒于失传的明代儿科专著——《幼科百效全书》.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5):41-42

(本文刊于《中医杂志》2013年4期)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西中医药大学何晓晖名医工作室 邮政编码:3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