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旴江医学是我国主要地方学术流派之一,在中国医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因地制宜,古为今鉴,把旴江医 学传承引进中医教育中,取得一定成绩。为使学生尽快熟悉地方医学史,在本科教育中开设“旴江医学”选修课,用以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了解旴江医学历史上的贡献和成就,效法先贤成才之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和信心。在研究生教育中,积极引导,培养学生文献检索基本功和科研素质,在旴江医著中挖掘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撰写学术论文,参与地方医学发掘研究工作,使旴江医学薪火相传后继有人。教学相长,中青年教师也在传承和教学、专业指导中充实了知识内涵,在发掘继承、科研立题、著书立说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关键词:中医教育;旴江医学;人才培养;中医传承
近年国家对中医地方学术流派的传承工作非常重视,全国各地传承发掘继承工作开展有声有色。旴江医学是我国地方医学流派中的优秀一支, 在中国医学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我校随着地方学术流派旴江医学的传承发掘工作的深入开展,因地制宜,在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中结合旴江医学传承发掘工作,充实教学内容。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丰富了学生知识内涵,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巩固了学生专业信心,使旴江医学传承工作后继有人。
1 树立榜样,激励学生献身中医
《说文解字》曰:“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榜样教育是以崇高的思想、优异的成就、模范的行为、优秀的事迹为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唐宋以来,旴江流域就是文化昌盛 之地,教育兴旺,书院林立,读书致仕蔚然成风。 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影响,造就了数以千计的旴江名医,其中陈自明、危亦林、龚廷贤、龚居中、李梴、喻嘉言、黄宫绣、谢映庐等8位属江西古代十大名医。旴江医家理论渊博,学验俱丰, 著作宏富,内容涉及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各学科, 其中不少学术经验、处方用药仍指导于现代临床, 甚至在学科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如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被誉为中医妇产科学的奠基之作,杜本《敖氏伤寒金镜录》是世界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舌诊专书,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体现了当时世界骨伤科领先水平;龚居中著《红炉点雪》是我国第一部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的痨瘵(结核病)治疗专书,黄宫绣《本草求真》开创以功效归类载录药物的编写形式,为现代临床中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医者仁术,救死扶伤,以德为先。旴江医家十分重视医德的修养教育,如李梴《习医规格》提 出较完整的医生职业道德要求,为昌明医德树立了楷模。通过挖掘旴江医学的学术贡献、典型案例、 模范行为等内容作为榜样教育素材,激发学生的情 感共鸣,增强学习兴趣,激励献身中医事业。
2 古为今鉴,探索名贤成才之路
近年来我们在中医本科教育中开设了“旴江医学”选修课,内容有旴江医学概论、旴江医学的源流与发展、古代旴江医家的主要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旴江医学的中医教育思想、旴江医家的成才之路、旴江医家的医德医风榜样、旴江医学的海外影响、旴江医学的现代研究进展等专题。任课老师可根据原来所教课程和旴江医学熟悉领域选择专题教学。课时安排约32课时,每周3课时。课时结束后,采用写心得、谈收获等不同形式考核,必要时可指导有兴趣的学生撰写论文。这种因地制宜的本土医学史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1 地方医学成就丰富多彩
中医流派是中医学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 成的具有独特学术思想或学术主张及独到临床诊疗技艺,具有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和一定历史影响与公认度的学术派别。旴江医学是江西的主要地方中医流派,旴江医家中有不少是中医学承先启后的杰出人物。如宋代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 被称为中医妇科学奠基性著作;元代危亦林的中医 伤科学术成果代表当时世界领先水平;明代龚廷贤被称为“医林状元”,誉满天下;李梴的《医学入门》不仅是一部中外闻名的中医门径书,而且是重要的临床著作;清代喻嘉言《寓意草》、谢映庐《谢映庐医案》是古代文情并茂的医案典范。所有这些, 使学生登临医学宝库,别开生面,丰富了知识内涵,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发现江西是古代中医 学术丰盛之地,很多经验有较大价值,来江西求学 学有渊源,不虚此行,很有必要,下定决心今后要 努力学习,在校练好基本功,以后成为一个好医生。
2.2 历代海外影响后世流芳
与其他地方医学不同的是,旴江医学不仅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而且对中外医 学交流史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江西自古有“临川才子金溪书”的说法。金溪浒湾为我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具有深远影响的金溪医家、医著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以御医龚信、龚廷贤父子,龚居中为代表的金溪医家,著作丰硕,梨枣再易,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对日本汉方医学影响最大者首推龚廷贤,其著作《万病回春》被奉为后世派之经典,先后在日翻印刊行了18次。近年日 本纳入保险的汉方成药有128种,处方来源除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外,约有11% 来源于《万病回春》,可见与经方等同看待。陈自明《妇人大全良 方》一直作为日本汉方医学教育的妇科教材用书。 李梴《医学入门》曾作为医学教科书在日本刊行。 朝鲜《东医宝鉴》全书内容引自中国明代万历以 前流传到朝鲜的医药书,其中李梴的《医学入门》 引用字数最多。集越南医药学大成的《医宗心领》, 主要引用汉籍医书内容,其中《医学入门》是最重 要的引用著作。旴江医学香飘海外,学生学习上述 内容后,欢欣鼓舞,以先贤为荣,坚定了专业思想, 并表示学成后要走出国门,为世界人民健康服务, 为江西增光。
2.3 探索效法名医成才之路
旴江医家不少成为一代名师,作为名医圈在 国内独树一帜,对旴江甚至全国,乃及海外,为人 民群众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师生深入讨论,总结 出他们的成才之路规律。首先,旴江流域作为我国 古代文化昌盛之地,当地崇尚读书,如旴江地区临 川古称“才子之乡”,功续至今,智力开发早成为当地优势。江西高考中,旴江地区每年囊括清华、 北大全省录取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此地求学蔚 然成风,读书致仕是历代学子追求目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同样是他们的努力方向。龚廷贤提 出“良医济世,功同良相”。他“幼称英敏”,博闻强记,“取父书读之,旦莫不辍,三年间,尽得其要 领”。喻昌自幼聪慧过人,博览群书,诗文俱佳,才 辩纵横,诸子百家无不通览。其二,不少名医出自 家传,有良好的先天条件。陈自明三世业医,自幼 喜爱医学,立志传承家业,“留神医药,精究方术”。 危亦林12岁起就随父学医,立志传承发扬家传五 代医术。其三,得到名医点拨真传。宋南丰危云仙 游学东京,遇董奉二十五世孙授之以大方脉,从而医道大行。清代舒诏“师事南昌罗子尚,承喻昌之 学”而医名大噪。其四,渊源有自,熟谙经典。危亦林“幼而好学,弱冠而业医”,一生学而不倦,凡 《素问》诸书,靡不穷究。清代南丰李铎,发愤学医, 上自《灵枢》《素问》,下至历代医著,无不深研穷究,著有《医案偶存》12卷。甚至连王安石都是“诸 子百家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无所 不读”。 其五,勤于临证,大胆创新。龚居中坚持几十年的临床治痨实践,对痨瘵病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临证观察,对其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等均有独特的新见解,著成了《红炉点雪》这一痨瘵专著。 喻嘉言不仅医学理论精深,且勤于临床实践,《寓 意草》中记述了许多疗效确切的实践案例。“不是 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旴江医家的成才之路,点亮了莘莘学子心路,有力地激励了中医学 生的上进之心。
2.4 感受医德医风教育熏陶
明代李梴普及医学教育,将其数十年积累的学术心得,撰成《医学入门》,书后附有《习医规格》, 着重论述医生的品德修养等问题,为昌明医德树立 了楷模。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中反复强调医生 的道德标准是“忧国忧民天下先”。医本仁术,德乃医本。旴江流域地处赣抚平原,有“鱼米之乡” 美称,当地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促使人们对医疗卫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形成了尊医的美德。由于 医师地位较高,形成了尚德的传统:两者相互关联统一,引起良性循环。喻嘉言《医门法律》提出“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笃于情,则视人犹己,问其所苦,自无不到之处”。“重规范”和“以律戒医”是喻昌医德思想的重要特征。在这个意义上《医门法律》可以说是一本临床伦理学著作。 旴江医家大多德艺双馨,许多精诚事迹为人们乐于传颂。宋代名相王安石写过一篇《抚州招仙观记》, 对家乡民间医生全道士医德医术倍加推崇。招仙观废弃四五十年而道士全自明以医游其邑,结果振兴了招仙观。这并不是凭他的宗教成就而是全道士德艺双馨,“邑之疾病者赖以治,而皆忧其去”。 当地百姓上书请愿到州府并“出材力,因废基筑宫而留之”。王安石有感于他的医德医术,“予为之书,其亦可以无愧焉”。中医传统医德思想是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和瑰宝,具有很好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广大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的思想素养和道德情操,值得我们传承创新及发展。学生通过旴江医家的事迹,受到了生动的医德医风教育,感触良深,表示今后要成为事病如亲、医德高尚的合格医生。
3 薪火相传,发掘继承后继有人
我们把旴江医学传承引入研究生教育,早期基础课教学阶段,主要是延请校内专家学者举办旴江医学、旴江医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专题讲座,由 浅入深。同时,在信息文献检索、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辅导旴江医学文献检索,鼓励储存旴江医学、 旴江医家史迹、著作书籍、疾病、治法、治则、医案、 医话、轶事、现代研究等多方面资料,并试写综述练笔。基础课结束后,进入临床阶段,指导学生在随师临证中,结合临床,对收集旴江资料进行提炼, 对某一病种、某一治法、某一方药去粗存精,进行 综合分析。一方面撰写论文,投送稿件。几年来, 不少学生根据旴江医学选题的论文得到各级杂志的录用。另一方面,我们鼓励学生在旴江医学中选题,投标省、校级课题。如“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旴江医家龚廷贤《万病回春》艾灸病症经穴腧穴应用规律”“旴江医家治疗便秘方药应用的规律性研究”“徐文弼养生导引术对颈型颈椎病应用研究”等已在省级或校级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中标。在学位论文撰写、答辩阶段,部分学生在传承旴江医学中选题,获得很大成功。
4 教学相长,师资素质得以提高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中医教育结合旴江医学传承中,给学生拓宽了知识面,深化了知识内涵。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 在教学中学生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任教老师会感到知识和信息内存的不足。这时,教师或指导老师会勤求古训,搜索资料,加强自我素质,并且身体力行,在发掘传承中加倍努力,以使名实相符, 做一名合格的传承者和专业教师。在这一点上,第二届全国名中医、江西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何晓晖教授树立了典范。他是江西旴江医学传承研究的领头人,学校旴江医学研究会首任常务副会长。他退休后,不仅坚持在临床、科研第一线,并且每周抽出半天,给在读研究生讲解病案和旴江医学专题。他主编出版了《旴江医学研究》专著,发表了 一系列高质量论文。一些中青年老师受其影响,也 勤于笔耕,著书立说。近年我校教师出版了《旴江医学与文化》《旴江医学医案精选》《旴江医学灸疗传珍》《旴江医学外科学集萃》《旴江医学脉学 探究》等研究专著,并在权威期刊上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旴江医学研究掀起了第二次高潮。在发掘和教学过程中,中青年教师科研素质得到普遍提 高,中医教育紧密结合地方医学的传承发掘,结出了丰硕成果。
5 结语
中医地方学术流派是中医学在长期历史发展 过程中以地域为特征形成的学术思想或学术派别。 中医地方学术流派在历史上有力推动了中医学理论的不断创新和临床诊疗体系的丰富发展。全面系统地发掘、整理、总结各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 培养中医学术流派新一代传人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当务之急。我校把旴江医学传承工作与日常中医教育紧密结合,大胆实践,使传承发扬工作后继有人。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继续努力,不断深化, 争取作出更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