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讲座 | 临床经验 | 传承课堂 | 医话选萃 | 典型病案 | 旴江医学 | 学生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园地>>正文
 

 
何晓晖应用莱菔子治疗脾胃病经验
2023-04-10 20:53 夏华琰、何晓晖 

:何晓晖善治脾胃病,临床用药喜用莱菔子,多年来积累了独到的用药经验。本文从“虚证可用莱菔子、莱菔子可与人参同用、生熟莱菔子功效有不同、莱菔子可祛黄褐斑、吃萝卜有益于胃肠健康”五个方面介绍了何晓晖在治疗脾胃病时应用莱菔子的经验心得。

关键词何晓晖;莱菔子;脾胃病;临床经验

何晓晖,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江西省首批名中医,江西省首批国医名师。全国第三、四、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40余年,精勤不倦,兼容并蓄,终能学有所长,思有所悟,其学术思想具有鲜明个人特色,善治疑难性疾病,尤其擅长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丰富。

莱菔子是何教授最常用的中药之一,他治疗脾胃病的处方中应用莱菔子约占60%。笔者有幸师从何教授,常侍诊于旁,受益匪浅,现将其临床中运用莱菔子之心得阐述如下。

莱菔子,又名萝卜子,《本草纲目》说其:“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下痢后重,发疮疹。”[1]《滇南本草》谓其:“下气宽中,消膨胀,消痰涎,消宿食,消面积滞,降痰,定吼喘,攻肠胃积滞,治痞块,单腹痛。”[2]

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归脾、胃、肺、大肠经。可消食除胀,降气化痰。主治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3]。消食化积常与陈皮、神曲、山楂等同用;降气化痰常与苏子、白芥子等同用;除胀消痞常与厚朴、大腹皮等同用;导滞通便常与白术、枳实等同用。

1 虚证可用莱菔子

莱菔子消食除胀、祛痰降气功效显著,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说“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4]。《本草正》亦说“中气不足,切忌妄用”[5]。因其有破气之嫌,故临床习惯用于治疗食积、痰阻、湿滞之实证,而虚证多弃之不用。然而,实际上莱菔子药性平和,气味并不算峻猛,因此不能拘泥于“冲墙倒壁”之说,而畏惧用之于虚证,临床上虚证用之,所获疗效亦佳。若能因人而异、灵活掌控剂量,或配伍补虚药物,就能扬长避短,有利无弊。如老年习惯性便秘特点:年老体虚,脏腑机能衰退,或真阳亏损,温煦无权;或阴亏血燥、精血渐少,津液亏乏,导致大肠失于濡润滋养,传导失司、无力行舟而发为便秘[6]。临床最常用方法为灌肠或用开塞露,短期效果可能确实明显,但治标不治本,极易复发。莱菔子具有导滞通便之功,炒莱菔子富含油脂,可润肠通便;再者,炒莱菔子尚有行气理气之功,配伍用之可条达气机[7],二用相合,故而取效颇佳。

何教授常将莱菔子用于老年便秘治疗,气虚者伍与黄芪、白术、党参等;血虚者伍与当归、首乌、熟地等;阴虚者伍与生地、玄参、白芍等;阳虚者伍与肉苁蓉、核桃肉等。但应注意,泄泻病属虚证者,不用或少用之,因其有泻下通便作用;嘈杂病烧心易饥者,不用或少用之,因其有消食助运之功。

2莱菔子可与人参同用

一般认为人参不宜与莱菔子同服,人参补气,莱菔子破气,恐莱菔子会消减人参的补虚功效,故服人参不宜同时服食萝卜及莱菔子[8]。也有认为凡服补益药者均不宜与莱菔子、萝卜同用,如《得配本草》说:“服补药者忌之。”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认为:“此庸浅之见,不可从。”实际上,配伍适当、两者同用有益而少弊。《本草新编》曾说:“或问萝卜子专解人参,一用萝卜子则人参无益矣,此只知萝卜子并不知人参者也。人参得萝卜子,其功更神,盖人参补气,骤服气必难受,得萝卜子以其行气,则气平而易受。”[9]气虚引起的虚喘虚胀,在人参等补气药中少佐莱菔子,则补而不滞,反能提高疗效。气滞胀满而体弱的患者,莱菔子可酌配人参等补气药,以防耗伤正气。何教授临证40余年,常将莱菔子和人参一起配伍运用,并从大量的临床实际病例中总结出,莱菔子可与人参同服。何教授认为此二者为通补药对,可补消兼用,相反相成,使补气与行气兼施、益脾与运脾同用,通补结合,二者同用则利多而弊少[8]

何教授曾治疗数例胃黏膜脱垂患者,患者常苦于胃脘痞满,初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进行治疗,疗效一直不显,后加入莱菔子与红参同用后,效果奇佳,痞满很快就消除了。此外,服人参不当或体虚不受补之人服用人参后引起的脘腹胀满,加入莱菔子后其症也能够比较明显地得到解除。

3 生熟莱菔子功效有不同

《本草纲目》曰:“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1]《医学衷中参西录》谓:“其力能升能降,生用则升多于降,炒用则降多于升。取其升气化痰宜用生者,取其降气消食宜用炒者。”[10]故临床上一般认为莱菔子生用性升,炒用性降。生莱菔子味辛较甚,故生擂汁水催吐作用较强,可涌吐风痰,用于治风痰上壅的痰厥。若炒用则消食除胀、降气化痰之功更著,可用于治疗食积、腹满、便秘,饮食积滞之泄泻、痢疾,痰涎壅肺之喘咳等病症[3]。有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在促进胃肠运动作用方面,炒莱菔子比生莱菔子效力更强。

4 莱菔子可祛黄褐斑

黄褐斑中医又称“薰黑斑”“肝斑”。中医认为黄褐斑或因营卫气血郁滞,皮肤失润所致;或因忧思抑郁引起肝脾不和,进而导致气滞痰阻,污浊之气上熏于面;或因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致气血生化无源或不足、气血失于上荣而成。《本草纲目》载:“莱菔子,散服及炮煮服食,大下气,消谷和中,去痰癖……理颜色;练五脏恶气,制面毒,行风气,去邪热气。令人白净肌肉细……化积滞,解酒毒,散癖血,甚效。”[1]

有大量临床报道,莱菔子祛黄褐斑之效果比较明显,莱菔子有调和脾胃、升降气机、消食化积之功,它通过“祛痰癖、制面毒、化积滞、散瘀血”而达到祛斑美颜效果[1]。有研究表明,莱菔子含有黄酮类物质,它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11],能有效消除面部色素沉着,使面部皮肤滋润、柔嫩。何教授治疗黄褐斑时常在处方中适当配伍莱菔子,确能增强疗效,实为生活中治疗黄褐斑之良药,值得推广应用。

5 吃萝卜有益于胃肠健康

莱菔子是果实,萝卜是根茎,民间有“冬食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之谚语,萝卜是养生之佳品,常吃萝卜有益健康。但民间常有“萝卜解药”之说,有许多病人在服中药期间,过于谨慎,惧怕与萝卜同食。实质上,此为认识上的误区。所谓“萝卜解药”,主要是指“解人参等参类药”,因人参补气,而萝卜破气消滞,加快运化,同用则使人参补益之功降低。

前面讲过,用人参时少量佐以莱菔子,反能使补而不滞,因而在服用人参时大可不必“谈萝卜则色变”。并且,除人参等参类药外,莱菔子或萝卜与其他中药同用时,也并未发现相反相畏的相关记载,因而影响其他中药疗效一说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那么服中药不能吃萝卜一说自然也就不存在了。萝卜具有消食下气之功,胃肠以通降为顺,胃肠疾病多有气滞食积、腑气不利,萝卜能通能降,消食化滞,有利于胃肠消化与吸收。有研究表明,白萝卜含有淀粉酶、芥子油和粗纤维,可以加快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增强食欲,所以常食萝卜对胃肠健康有益。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论曰:“莱菔子,无论老或少,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亦何至伤气分乎。”[10]因而莱菔子化气而不破气,消食而不损正,对于老人及体弱者用之尤宜。

何教授的经验是吃人参之类补药,尽量不吃或少吃萝卜。服普通的中药时吃萝卜并无大碍;平时亦可将莱菔子研碎入煎,或直接将莱菔子炒熟研极细,配伍他药直接内服。但应注意,萝卜性偏寒凉,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萝卜能加快胃的排空,生吃可导致胃中作嘈,所以胃中嘈杂易饥者应慎食。

以上介绍了何教授在治疗脾胃病时运用莱菔子的几点经验心得,各论点均是从临床实际出发,综合古今相关论述,且贴近生活,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并能开拓临床用药思维,给人以启发。莱菔子药物来源与日常饮食生活密切相关,资源十分充足,临床用于脾胃病的治疗时副作用也较小,在脾胃病的诊治及饮食保健方面运用颇为广泛,推广运用价值较高。故阐述于兹,谨供同道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时珍.本草纲目[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

[2]兰茂.滇南本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3]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4]朱震亨.丹溪心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张景岳.景岳全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6]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7]张龙江.中医药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5(7):69-70.

[8]何晓晖.脾胃病临证新探新识新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9]陈士铎.陈士铎医学全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10]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11]赵振华,李媛,季冬青,等.莱菔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17,19(2):147-151.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西中医药大学何晓晖名医工作室 邮政编码:3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