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讲座 | 临床经验 | 传承课堂 | 医话选萃 | 典型病案 | 旴江医学 | 学生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园地>>正文
 

 
何晓晖运用经方治疗癌症并发急腹症验案2则
2023-04-10 21:08 徐文强、夏华琰、揭智媛、曾学玲、徐春娟 

摘要:结合2则医案,介绍何晓晖运用经方辨治癌症并发急腹症经验。何晓晖认为癌症并发急腹症的产生多为脏腑虚损以致六腑气机壅塞不通、气血升降失常,故病性为本虚标实。在治法上,常以衡为法,强调分期论治,主张顺应六腑的生理特性而治之,总以“通降”为原则,同时紧抓本虚之要,升降同用、通补兼施、气血共调、标本兼顾。选方用药上,经方、时方合用,灵活变通,同时注意固护胃气,强调中病即止,勿令攻下太过,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何晓晖;急腹症;中医药疗法;经方;验案

何晓晖教授为江西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西省首批国医名师,全国第三、四、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工作近50年,擅长治疗脾胃病,对于胃肠肿瘤等疑难杂症的治疗,主张“三保三抗一弘扬”,即保胃气、保阴精、保血髓,抗热毒、抗血瘀、抗痰浊,弘扬正气,形成了独特的脾胃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1]

急腹症是恶性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时间较短,病情重,变化快。临床常见的肿瘤相关急腹症包括梗阻、穿孔、出血、感染等[2]。何晓晖教授认为,此病可归属于中医学“腹痛”“肠痈”范畴,多为急性发病,病位多以胆、胃、肠等六腑多见,病因为脏腑虚损,功能失司,以致六腑壅塞不通,气血升降失常。何晓晖教授认为,对于肿瘤相关急腹症的治疗,既要快速缓解症状,也要兼顾预后。因此,主张遵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多从脏腑的生理特性入手,以降为顺,疏利气机,同时兼顾癌症体虚之本,做到多方平衡,随证治之。现通过2则验案,将何晓晖教授辨治癌症并发急腹症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升阳降阴,疏利并用案

何晓晖教授认为,胆的生理特性为“阳升阴降”[3]。胆乃肝之附属,合于肝,同属木,故而胆气升发,可助肝之疏泄,通调脏腑气机,使脏腑协调,气血调和,经络通畅。同时又为六腑之一,内藏精汁,下注于肠而助消化,故仍以通降为用。故唐容川有言:“胆者,肝之腑,属木,主升清降浊,疏利中土。”对于胆疾的论治,何教授主张顺应胆的生理特性来治疗,当“升阳降阴、疏利同用”。临床常将疏散与清利二法结合,前者可升阳,后者可降阴。疏散升清的常用药有柴胡、葛根、吴茱萸、郁金、石菖蒲、生姜等;降逆利胆的常用药有大黄、龙胆草、黄连、黄芩、茵陈、金钱草、虎杖、蒲公英、枳实、莱菔子、代赭石等。

患者陈某,女,50岁,江西南昌人。2019年5月9日初诊。主诉:右上腹疼痛1周。病史:患者2016年于南昌某大学附属医院行结肠癌伴肝脏转移手术,术后长期于何师处服用中药调治,病情稳定。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目黄,后于南昌某大学附属医院行腹部彩超示:脂肪肝,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结石大小约6mm×8mm)。次日再行腹部CT示:胆管结石,急性胰腺炎(轻度)。立即住院行ERCP治疗,取石失败,要求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拒绝手术,强烈要求中医治疗。刻下:右上腹阵发性疼痛,面色稍黄,目黄,精神欠佳,食欲欠佳,恶心欲吐。大便欠畅,矢气较少,睡眠不佳。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稍弦。西医诊断: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结肠癌术后转移;中医诊断:腹痛病。辨证:湿热蕴胆,胆气失疏。治法:清热化湿,升阳降阴,利胆排石。方予大柴胡汤加减。用药:柴胡10g,白芍20g,枳实15g,大黄5g后下,厚朴10g,姜半夏10g,黄芩10g,虎杖15g,郁金15g,蒲公英20g,金钱草30g,鸡内金10g,生甘草6g,太子参15g,3剂。另予西药东莨菪碱1盒,1次1片,1天2次。医嘱:务必要清淡饮食,忌熬夜,保持心情舒畅。5月13日二诊:服药3剂,腹痛消失,目黄见退。5月15日行胆囊无痛大EUS检查示:胆总管轻度扩张。现已无胆管结石,胆总管轻度扩张,胰腺正常,血生化检查正常。胃无不适,大便黏滞不畅,1日1-2次。舌质淡红,苔薄黄稍腻。脉细略弦。当中病即止,故复以经验方扶正抑癌汤加减,以清热利湿、扶正抗癌。处方:黄芪20g,白术10g,太子参10g,山药10g,当归10g,鸡内金10g,黄精10g,绞股蓝20g,灵芝10g,枳实20g,半枝莲20g,白花蛇舌草20g,龙葵10g,白英10g,金钱草20g,21剂。6月1日三诊:已无明显不适症状,食纳较少,大便调。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细。继续服扶正抑癌汤加减治疗。2019年9月5日复查CT:原急性胰腺炎基本吸收,原胆囊小结石均未显示。随访一年半,患者定期复查,胆病无复发,肿瘤稳定,无不适症状。

按:此案患者通过中医治疗,胆总管结石和急性胰腺炎被完全治愈,避免了大手术的痛苦和经济损失,这是一个中医治疗急症重症的典型案例。患者术后体虚,脏腑功能虚弱,以致湿热蕴结于胆,气滞热蕴,湿阻壅积,日久而成有形之结石及黄疸等疾病。故治疗上宜升发胆气,疏其气机,散其郁热;同时以清利之药通腑降浊,以促使胆石排泄,何晓晖教授立足整体,依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首先对胆疾论治。何晓晖教授谨循胆的生理特性,故以大柴胡汤加减化裁。方中柴胡、白芍、枳实可疏肝利胆,升发疏散肝胆之气;大黄、厚朴、虎杖等清热利湿,通腑降浊;金钱草、鸡内金、金钱草乃利胆排石之专药;半夏、黄芩、蒲公英消痞散结兼以清热和胃;另加太子参健脾扶正,甘草与芍药相合解痉止痛。待胆石得下,湿热得开,再以扶正抑癌汤加减,以固其本,兼顾其标,维持疗效,以防复发。

2 益气通腑,通补兼施案

何晓晖教授认为,胃肠的生理特性是以降为顺,以通为用,以空为健。从生理而言,肠与胃借幽门相通而成一个整体,即“胃肠一体”,故肠腑当与胃腑通降之性相似,皆具“通利”之性;消化过程中胃与大肠始终处于“虚实更替”的状态,如《素问·五脏别论》言:“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通”“降”“空”是它们共同的生理特性。若因食积、气滞、血瘀、湿热等因素导致肠道传导功能失常、通降之性受阻,则易发腹胀、腹痛、便秘、积聚等病症。故何教授在治疗肠病时以“通降”为法,以空为要,认为肠气、肠热、肠浊皆宜降,降才能通,通则空,空则安,临床用药以恢复肠道通降功能为主,如胃肠气滞者,选用苏子、莱菔子、枳实、枳壳、厚朴、槟榔、大腹皮等降气通便药;湿热蕴滞者,选用大黄、蒲公英、虎杖、芦荟、番泻叶等清热通便药;气虚失运者,选用白术、黄芪等益气通便药;阴虚津亏者,选用生地、郁李仁、桃仁、柏子仁等滋阴润燥通便药;血虚肠燥者,选用何首乌、当归、白芍等养血润肠通便药。

患者万某,男,66岁,江西进贤人。2018年11月7日初诊。主诉:大便艰难、腹胀、腹痛半月。病史:患者有胃癌术后病史。半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部胀满、疼痛伴呕吐,大便艰难,矢气少。后于南昌某大学附属医院行全腹CT示:不完全性肠梗阻。予胃肠减压、解痉止痛等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因惧怕手术治疗,遂转求中医治疗。刻下:身体消瘦,神疲乏力,纳少,时呕吐,下腹部胀满、疼痛,可触及包块,大便艰难,矢气少。舌质暗红,苔黄稍腻,脉两寸沉弱,左关浮滑按之无力,右关稍弦。西医诊断:胃癌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断:腹痛病。辨证:气阴两虚,胃肠气滞。治法:益气养阴,导滞通便。选方:小承气汤、黄芪汤、枳术丸合方加减。用药:黄芪40g,当归15g,白术40g,陈皮12g,厚朴15g,枳实15g,槟榔10g,大黄6g后下,蒲公英30g,生地15g,生甘草6g,3剂。11月9日二诊:服药后,大便即通,已解多次,量多,色黑,大便糊状黏厕,肠鸣、腹胀、腹痛大减,不欲吐,仍纳少,精神欠佳。舌质暗红,苔黄稍腻,脉寸沉弱,关尺浮滑力弱。处方:守上方去大黄、槟榔,加西洋参6g、大腹皮12g,4剂。11月14日三诊:大便1日1~2次,质软,色稍暗,稍有腹胀,无腹痛。能进流食和半流食,精神好转。舌质偏红,苔黄稍腻,脉寸弱,关尺浮稍滑、不受按。大便常规检查无异常。处方:西洋参6g,太子参20g,黄芪30g,当归12g,白术30g,茯苓30g,枳实12g,厚朴12g,大腹皮12g,蒲公英30g,炒麦芽15g,炒谷芽15g,焦山楂15g,7剂。11月21日四诊:腹胀、腹痛、呕吐已消失,腹部包块消失。大便日1-2次,解之畅。复查肠梗阻已消失。食纳增,神疲乏力改善,精神转佳。以上方加减继服7剂,以固疗效。随访至今,病情稳定,现坚持每3天服药1次。

按:本案患者是一个典型的不完全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其胃肠气滞证候突出,加之曾行胃癌切除术,脾胃大损,气血生化少源,气虚则推动无力,阴血不足则肠道失于濡养,故见神疲乏力、纳少、消瘦、大便艰难等症;粪便积聚肠道,以致腑气不通,故见腹胀、腹痛、矢气、呕吐。故综合分析主要为气阴两虚、胃肠气滞之证,当以通补兼施为治疗大法,分期而治,前期寓补于通。方中以大剂量生黄芪、白术健脾益气助运通便,当归养血润肠通便,盖因气可推动,血能滋养,寓降于升;生地滋阴清热通便,寓通于补;厚朴、陈皮、枳实、槟榔降气导滞通便;大黄、蒲公英泻下清热通便。全方扶正与祛邪同用,升举与通降并施,但总以通降为法,顺应肠腑之生理特性而治。一诊服药后,大便即通,因大黄性寒力猛,故大便通畅后即去之,加西洋参补益气阴。待便通胀除吐止后,调整处方,后期治疗以补为主,通补兼施,以免补而壅滞,加重气机不畅,故治以健脾扶正、益气养阴、开胃进食,以改善患者正气虚弱之证。

3 小结

何晓晖教授诊治肿瘤相关急腹症多从脏腑的生理特性出发,认为“物有其性,性有其用,顺应物性,则其用可彰”,主张“顺应脏腑生理特性”治疗疾病。治法上强调六腑主通降,也抓住癌症患者脏腑虚弱,病性多虚实夹杂的病理特点,常以衡为法,升降并用,通补相寓,润燥相伍,气血共治,脏腑同调[4]。在遣方用药上师遵仲景,喜用经方,师古不泥,灵活变通,随证经方、时方合而用之,使得方药之间俱呈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之“衡”象,并时刻注意固护胃气,攻必寓补,强调中病即止,勿令攻下太过,故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潘丽敏,林裕辉,葛来安.何晓晖治疗胃癌验案举隅[J].江西中医药,2020,51(6):22-23.

[2]熊建平,田艳涛.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J].腹腔镜外科杂志,2021,26(1):13-15,31.

[3]周玉平,邓棋卫,黄勇,等.何晓晖辨治胆病经验[J].中医杂志,2010,51(12):1068.[4]李明凤,孙乙铭,熊燕,等.何晓晖教授运用衡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2):468-469.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西中医药大学何晓晖名医工作室 邮政编码:3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