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讲座 | 临床经验 | 传承课堂 | 医话选萃 | 典型病案 | 旴江医学 | 学生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园地>>正文
 

 
何晓晖教授运用半夏经验
2023-05-23 21:02 叶斌、周玉杰 

要:何晓晖教授是国家级名中医,江西省名中医,是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通过总结分析何晓晖教授治疗脾胃病临床处方发现,何教授在治病用药时,半夏的使用频率极高。半夏长于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是临床常用药物,何晓晖教授善用姜半夏,其创立的“衡法”代表方,大多以半夏作为主要药物,且善于运用半夏相反药对治病,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何晓晖;脾胃病;半夏;经验

半夏,《神农本草经》言:“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本草纲目》载:“辛、平、有毒”,主治老人风痰,风痰头晕,热痰、湿痰、气痰咳嗽,老人便结等。《药性论》论其功效:“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脾胃病虚实错杂,临床疾病类型多,证型广,病机复杂,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优势明显。何晓晖教授是国家级名中医,江西省名中医,是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现总结何教授运用半夏治病经验,以期临床更好地诊疗脾胃病。

1 善用姜半夏

半夏有毒早有记载。《名医别录》载半夏:“生微寒,熟温,有毒。”《药性论》言:“半夏,有大毒。”现代药理实验也证明半夏具有毒性,其主要具有内脏毒性和黏膜刺激性[1]。半夏可经生姜、明矾等炮制,炮制后毒性能够显著减轻或消失。现阶段临床常用的经炮制后的半夏主要为清半夏、法半夏和姜半夏,此外,经发酵法还可获得半夏曲等,亦可用于临床。而针对半夏之毒,古籍《肘后备急方》中就有用生姜解半夏毒的记载:“中半夏毒,生姜汁解之。”现代研究认为生半夏与生姜同煎后,可明显减少半夏的辣味,从而降低半夏毒性[2]。实验研究方面,通过刺激小鼠腹腔实验发现,加用生姜后可降低半夏对小鼠腹腔的刺激性,生姜能显著抑制生半夏所致动物毛细管通透性的增加及炎症足组织前列腺素PGE2的含量,还能拮抗生半夏所致动物胃液中PEG2的含量降低,保护胃黏膜,这些实验均提示生姜具有在体内拮抗半夏的毒性作用[3-4]。生姜中的姜辣素,能够拮抗半夏毒针晶刺激性毒性的机制可能是抑制包括巨噬细胞激活、炎症因子释放、中性粒细胞迁移聚集的致炎毒性[5-6]

基于此,何教授善用姜半夏,尤其是在脾胃病治疗中,姜半夏使用频率极高。生姜不仅能炮制半夏解毒,在性味功效等方面二者还有相似之处。在性味归经方面,生姜和半夏味辛,偏温,归脾、胃、肺经,功效方面,半夏能降逆止呕,生姜亦能温中止呕,二者可相互配合,共同治疗呃逆之症。脏腑功能特点方面,脾喜燥恶湿,湿邪困脾易致脾失健运,容易出现饮食、睡眠、大小便异常,故在脾胃病治疗方面,姜半夏使用频率高且范围广。

2 半夏为“衡法”的代表药物

何教授总结治疗脾胃病,着重强调“衡”在脾胃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创立“衡法”治疗脾胃病。衡法,即用平调、平治的方法治疗疾病。何教授运用斡旋升降、权衡润燥等具体方法,治疗脾胃病疗效显著。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平衡协调,而脾胃同属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过程。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二者相反相成,脾胃为人体生命活动平衡之枢。所以治疗脾胃病,衡法很重要。而在众多药物中,半夏是“衡法”的代表药物之一。

半夏,辛温,入脾胃肺经,能和胃止呕、燥湿化痰、软坚散结等,运用范围很广。《灵枢·邪客》载:“阴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本草纲目》记载半夏:“能散亦能润”,《伤寒杂病论》中更是有40余个方剂使用半夏。古人认为半夏能降、能散、能燥、能润,是为调和阴阳之要药。《成方便读》言半夏:“能和胃而通阳”,而“和”便是衡法治疗的最终目的,由衡达平,由平至和。通过总结分析何教授治病处方发现,半夏与诸药配伍时无不体现“衡法”在脾胃病治疗时的运用。如半夏配伍生姜、干姜,能够共同“和”胃止呕;半夏配黄连,半夏性温,黄连性寒,二者配伍能平衡寒热、“和”胃消痞;半夏配伍旋覆花、代赭石能降逆化痰、“和”胃止噫;半夏配伍莱菔子、神曲、山楂等消食药能导滞消食;半夏配伍麦冬,一润一燥,能平“衡”润燥、益胃润肺、降逆下气。而治疗脾胃病常用方剂中,多以半夏为主药,如半夏泻心汤、小半夏汤、二陈汤、半夏厚朴汤、温胆汤等。何教授创制脾胃病新方———调胃十方,也大都以半夏作为主要药物。

现代研究也证明半夏能调和胃肠。如温武兵等实验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煎液对小鼠胃肠蠕动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且推测这一效应的产生可能与半夏泻心汤中半夏等药物的药理作用有关[7]。此外,半夏还可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保护胃黏膜,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8]

3 半夏相反药对的使用

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提出药物之间有相须、相使、相恶、相反、相杀等“七情和合”的配伍理论。相须、相使强调相似功效药物联合使用能增强疗效,相辅相成。而相恶、相反药物联合使用会使药物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何教授强调临床不仅要掌握好相须相使药物的配伍使用,更要通过临床实践灵活运用相反相成药物配伍。何教授认为相反药对使用更能体现阴阳相对、升降相对、润燥相合、水火相济等中医理论特点,在临床上有助于某些难病、大病、险病的诊疗。如半夏与附子属于“十八反”药物用药禁忌,但何教授在临床上效《金匮要略》附子半夏汤,用半夏与附子配伍使用,取其温胃化痰之功效。半夏与附子配伍古籍早有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附子条附方中引载:“胃冷有痰,脾弱呕吐。生附子、半夏各两钱,姜十片,水两盏,煎七分,空心温服。”孙思邈《千金要方》之大五饮丸、半夏汤、附子五积散等都用到附子与半夏配伍。

除相反药物配伍使用,何教授更擅长使用反佐药对,将两性能对立的药物相互配合,如一寒一热、一升一降、一润一燥、一通一补等,达到“相反相成”的治疗效果。半夏配黄芩,平调寒热:半夏性温,能散结消痞;黄芩苦寒,能泻热消痞;半夏、黄芩为寒热药对,其特点是辛开苦降、寒热平调。二者寒热并用,为治疗寒热互结痞证之要药。半夏配麦冬,协调润燥:半夏味辛,能燥湿,但有劫伤胃阴之弊端,麦冬性寒主润,能滋养、生津养胃,又有滋腻伤脾之害。两药同用,辛与甘相伍,温与凉相配,润燥相济,半夏得麦冬虽燥但不伤阴,麦冬得半夏虽润但不滋腻,二者相反相成,共奏固护脾胃之功。半夏配桔梗,升降相因:半夏主降,桔梗主升,何教授以半夏为主药创立降逆调胃汤,在治疗疾病时加入少许桔梗,虑其降中寓升,桔梗能载药上行,协调脾胃。

4用半夏治疗失眠

半夏功能降逆止呃,燥湿化痰,是脾胃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除此之外,半夏还是治疗失眠的重要药物,有安神助眠之力。半夏治疗失眠的记载可以追溯至《灵枢·邪客》,载:“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素问》载:“胃不和则卧不安。”胃肠功能障碍,可出现睡眠不安的症状。半夏能和胃、消痞、止呕,还能安神,作为胃肠疾病兼有失眠症状的首选药物。据记载,在经典方剂中,以半夏为主药治疗失眠的方剂众多,且其药理机制已被证实能治疗失眠,如《伤寒论》半夏泻心汤,王育霞等[9]用Mate分析方法证实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失眠症可明显改善临床疗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金匮要略》中半夏厚朴汤,王丽岩等[10]通过半夏厚朴汤对失眠症状治疗的实验观察,动物实验显示,半夏厚朴汤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对于失眠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温胆汤,能够理气化痰,和利胆胃,具有很好的安神催眠作用11],李莉等[12]通过实验证实温胆汤可明显改善睡眠剥夺小鼠精神萎靡、体质量减轻等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小鼠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有关。

江西地方医学之旴江医学,也记载有医家擅长用半夏治疗失眠。如十味温胆汤由半夏、人参、熟地黄、枳实、酸枣仁、茯苓、远志、五味子、陈皮、甘草等药物组成,出自旴江医家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具有补气补血、宁心化痰的功效。十味温胆汤主要用于治疗心胆气虚型失眠,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13-14。旴江医家龚廷贤《寿世保元·不寐》载“高枕无忧汤”,由半夏、人参、桂圆肉、茯苓、石膏、陈皮、麦冬、酸枣仁、竹茹、甘草等药物组成,亦以半夏为主药治疗失眠。何教授还总结名老中医吴一纯用半夏与夏枯草配伍治疗失眠的经验,半夏性温,得至阴之气而生;夏枯草性寒,得至阳之气而长。二药合用,一寒一温,能调胆和胃、平衡阴阳、交通季节、顺应阴阳而治失眠[15]。半夏与夏枯草是重要的安神助眠药对,《医学秘旨》有云:“盖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阳而长,是阴阳配合之妙也。”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半夏有镇静催眠作用。通过直接睡眠实验、协同戊巴比妥钠作用实验和抗惊厥实验证实,半夏可明显增加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的动物入睡率,延长阈上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时间,半夏具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且法半夏强于生半夏16]。何教授强调,在临床中,时常遇到许多脾胃病患者因病致郁,或因郁致病,多伴有夜寐困难等症状,若长期失眠,影响治疗效果,应把安神促眠作为“急则治标”的要务。何教授为江西省名中医,善用半夏为君药,创立“调胃安神汤”,由姜半夏、粟米、茯神、竹茹、陈皮、百合、紫苏、夜交藤等药物组成,主治中焦不和、夜寐不安之病证,临床疗效显著。

5病案举隅

患者余某,女,55岁,2020年8月16日初诊。主诉:胃脘部烧灼感3年余。患者自诉3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烧灼感,去年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为寻求进一步治疗,来我处就诊。刻下症见:胃脘部烧灼感,无反酸,无嗳气,时有胃脘胀闷不适感,无口干口苦,咽无不适,纳可,大便日一行,糊样便,不成形,小便平,寐差,难以入睡,易醒,精神尚可。舌质淡胖,齿痕明显,苔薄黄,脉细弦。2019年10月10日胃镜病理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处方:姜半夏10g,黄连3g,吴茱萸3g,黄芩10g,炒白术12g,炒白芍12g,蒲公英30g,茯苓20g,石见穿15g,枳壳15g,厚朴15g,海螵蛸20g,煅牡蛎20g,鸡内金10g,太子参15g,黄芪20g,14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二诊(2020年8月30日):患者诉胃脘部烧灼感明显缓解,胃胀减轻,夜寐较之前好转,大便日一行,成形,小便平,舌质淡红,苔薄黄。守方去黄芪,海螵蛸改30g,加北沙参15g,14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温服。

三诊(2020年9月13日):患者诉胃脘部已无明显不适,二便平,夜寐安,精神佳,嘱患者按时随访。

按:本病证属胃热炽盛,胃络瘀阻。治拟清胃泄热,散瘀和中。以何教授经验方清中调胃汤为主加减治疗,方中以姜半夏、吴茱萸与黄连、黄芩相配,寒温并用,辛开苦降;太子参甘而微苦,补气生津,白芍酸甘柔润,与半夏配伍,润燥相济;全方寒温并用,润燥相济,苦寒不伤阳,燥而不伤阴,无不体现出何教授重视“衡”法在脾胃病治疗中的运用。

6结语

半夏临床,且其药理机制也证实确实能够有效解决临床疾病问题。何晓晖教授喜用半夏,善用半夏,在临床诸病中都会用到半夏,尤其在脾胃病的治疗中半夏的使用频率更高,何晓晖教授临床辨证论治,用药灵活,用药经验值得研究学习。

参考文献

[1]申成松.半夏毒性成分及其减毒炮制[J].光明中医,2021,36(22):3909-3911.

[2]ANIIJIMA,MKUBO,KHASHIMOTO,etal.Effectoforaladmi-nis-trationofPinelliaternataZingiberirhizomeandtheirmixtureontheefferentactivityofthegastricbranchofthevagusnerveintherat[J].NeurosiLett,1998,258(1):5-8.

[3]吴皓,舒武琴,邱鲁婴,等.生姜解半夏毒的实验研究[J].中成药,1998,2(13):137-140.

[4]钟凌云,吴皓,张琳,等.半夏毒性成分和炮制机理研究现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31(2):72-74.

[5]金羊平.生姜中姜辣素类成分对半夏、掌叶半夏毒性的解毒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

[6]李陆杰,陈仁寿,施铮,等.经典名方中半夏炮制品的使用刍议[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7):1-7.

[7]温武兵,张桂珍,叶向荣.半夏泻心汤调和胃肠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0,12(2):66-69.

[8]罗敏怡,潘华山,郑嘉怡,等.半夏泻心汤对运动应激性胃溃疡大鼠相关因子的影响[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4):1325-1331.

[9]王育霞,田财军.半夏泻心汤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16):2817-2822.

[10]付春梅,杨文君,张玮玮.半夏厚朴汤在失眠病证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中医临床,2015,22(4):43-44.

[11]康超茹,马云枝,张林旭.马云枝教授运用温胆汤治疗失眠症经验[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10):2502-2503.

[12]李莉,刘茹,何晶,等.温胆汤方剂对睡眠剥夺小鼠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2,38(3):308-312.

[13]杜辉.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心胆气虚证不寐的临床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4,1(6):354-357.

[14]张栋.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心胆气虚证不寐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7):134-136.

[15]常学辉,李天佛.浅议半夏在失眠治疗中的运用[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23):64-66.

[16]游秋云,王平.生半夏、法半夏水提物对小鼠镇静催眠作用的比较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3):3-5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西中医药大学何晓晖名医工作室 邮政编码:3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