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娟 葛来安 付勇
何晓晖教授系江西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首批中医药继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第三、四、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学验俱丰,擅长脾胃病的诊治,对便秘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
慢性便秘属于中医学“大便难”“脾约”“后不利”“阴结”“便秘”的范畴。中医认为便秘的基本病机是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肺、肝、肾、心等脏腑关系密切。现代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慢性便秘患病率逐渐上升,且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明显增加,慢性便秘长期困扰则对健康的危害性很大[1]。
1 明确诊断有的放矢
何师对慢性便秘诊治坚持中西医结合,他认为西医辨病环节必不可少。排便机制十分复杂,从产生便意到排便的过程中,需外周神经兴奋,将冲动传至肠神经丛、脊髓、大脑皮层,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射和与排便有关的肌肉协调收缩而完成,任何一个环节的障碍均可引起便秘。西医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两大类。功能性便秘多由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排便习惯引起,如饮食不规律、纤维食物摄入过少、不定时大便、长期抑制便意,导致直肠反射敏感性减弱、结肠蠕动失常或痉挛性收缩,造成长期便秘。精神高度紧张或心理障碍亦可引起便秘。引起便秘的器质性疾病主要有胃肠道疾患,如肠狭窄、肠粘连、先天巨结肠症、结肠憩室炎、肿瘤、炎症性肠病等;直肠和肛门病变,如直肠炎、痔疮、肛裂、肛周脓肿,以及直肠和盆底解剖结构功能异常等;神经系统病变,如肠神经肌肉病变、脊髓损伤、多发性神经根炎、帕金森病等;累及胃肠道的系统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结缔组织病。所以,面对慢性便秘患者,首先要通过望闻问切、视触叩听和必要的现代检查,找出便秘的原因,明确疾病的诊断。只有排除各种器质性病变,才可诊为功能性便秘。
2 审察病因首辨虚实
中医认为慢性便秘临床证候多样,但总不外乎虚实两端。便秘分为实秘和虚秘两大类,实秘有热秘、气秘和冷秘,虚秘有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粪便干燥坚硬,便下困难,肛门灼热,多为燥热便秘;粪质不甚干结,排便不爽,伴腹胀肠鸣矢气,多为气滞便秘。粪质不干,欲便不出,便下无力,多为气虚便秘。便秘伴小溲短赤、面红身热、口干口苦、胁腹痞满、嗳气矢气频作,多为实秘;便秘伴气短汗出、面色无华、头目晕眩、心悸、神疲乏力多为虚秘。舌象脉象对辨别便秘虚实也有重要意义,如舌红苔黄燥,脉滑数,多为热便;舌红少津,无苔或少苔,脉细数,多为阴虚便秘。舌淡胖苔白,脉虚弱,多为气虚便秘;舌淡、苔白滑或白腻,脉沉迟,多见于阴寒内结之冷秘。辨明便秘虚实,则可纲举目张,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3 调治五脏整体思辨
《内经》云:“魄门亦为五脏使。”排便与五脏的功能均相关,五脏功能失常,均可导致大便排泄障碍。如脾主运化,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运化失常,气血亏虚,大肠传导无力。胃主通降,以助大肠传导水谷糟粕,胃失和降则大肠传导不利。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肃降,气机调畅,能促进大肠的传导。肺热下移大肠,大肠津伤,或肺气虚弱,大肠推动无力均可导致便秘。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气不疏,气机壅滞,则大肠失于通降。肾藏元气,为气之根,为诸阴阳之本。肾主二阴,肾阴不足则肠无所滋,肾阳亏虚则肠无所煦,均可导致排便障碍。心主神,肛门的启闭依赖心神的主宰,主明则下安,心神不宁则气机紊乱,大肠传导失常而发生便秘。因为便秘的发生与五脏都有联系,所以论治慢性便秘也必须从整体出发,综合分析病因病机,综合调理脏腑功能。
4 病证结合用药精当
4.1 辨证用药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特色,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辨病用药,能提高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大肠传导失司是慢性便秘的主要病机,因此导滞通便是其治疗原则。根据病证情况及药物作用机制,何师常用的通便药有:清热通便的大黄、番泻叶、虎杖、芦荟、蒲公英、生地、瓜蒌等;降气通便的枳实、枳壳、厚朴、槟榔、大腹皮、沉香、莱菔子、苏子等;宣肺通便的杏仁、牛蒡子等,益气通便的白术、黄芪、玄参等;养血润肠通便的当归、白芍、何首乌、黑芝麻等;滋阴润燥通便的生地、玄参、麻子仁、郁李仁、桃仁、杏仁、柏子仁、麦冬、天冬、桑椹子、蜂蜜等;温润通便的肉苁蓉、胡桃肉、锁阳等。
4.2 特色用药 何师认为慢性便秘病程较长,多见于老年人和体质虚弱之人,完全治愈需要一定的时间,若用大黄等攻下之品,图一时之快,停药之后,便秘症状势必会更加严重。故何师应用大黄时,遵守“慎用”“少用”“暂用”“合用”的原则。慎用,即一般不用,大便秘结严重或其他药物治疗不效时才会应用。少用,即剂量很小,多为3~5g,起引导行便之意。暂用,即用时较短,大便通畅后即停用。合用,即根据便秘证型,分别与清热药、行气药、润肠药、养血药、益气药等同用。
白术既能健脾止泻,又可通便,起双向调节肠道运动作用。不少报道以大剂量白术治疗各种便秘,不论与凉润的生地配伍,或与燥热的姜附配伍,均有良好的通便作用[2]。何师认为健脾益气是白术止泻、利水、止汗、治痹、安胎、抗癌药效的基础,也是通便的作用机理。粪便的排泄,需要气的推动,也需要津液的润滑。《素问·厥论》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白术甘而柔润,健脾益气,升清降浊,重用白术能“运化脾阳”,以行津液而润肠道,使干燥坚硬之大便变润变软,容易排出而畅通。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白术有“促进肠胃分泌的作用”、“使胃肠分泌旺盛,蠕动增速”,这可体现白术通便的作用机理所在。白术治疗便秘有三个要点,一是宜用生白术;二是用量要大,常用至30~60g;三是配伍用药,气滞配枳实,气虚配黄芪,血虚配当归,阴虚配生地,阳虚配肉苁蓉。
5 药食同疗克服陋习
何师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饮食、习惯、排便习惯密切相关,强调防重于治,故在治疗时必须纠正不良习惯,改善体质。
5.1 饮食调节 饮食不科学是导致便秘的重要原因,如过食辛辣炙烤食品,含纤维的食物摄入过少,饮水不足等。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是治疗便秘和防止便秘复发的最重要措施。何师认为饮食要做到五多五少:五多包括多吃粗粮杂粮(糙米、麦片、红薯、芋头、马铃薯等),多吃蔬菜(芹菜、韭菜、豆芽、青菜、番茄、萝卜、茭白、黄瓜等),多吃水果(鸭梨、猕猴桃、火龙果、释加果、香蕉、苹果等),多饮水,多吃润肠食品(蜂蜜、芝麻等);五少则为少吃辛辣食品,少吃温燥食品,少吃炸烤食品,少吃生冷食品,少饮酒吸烟。
5.2 增强体质 慢性便秘患者多有久坐不动、缺乏运动、深夜不睡、睡眠不足、持续高度精神紧张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大肠蠕动失常,或痉挛性收缩,导致便秘的发生。要督促病人改变生活习惯,保持平和心态;保持充足睡眠,起居有时,劳逸有节;坚持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5.3 定时排便 不良排便习惯是导致功能性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排便不定时,忽视便意,强忍大便,大便时看书报或玩手机等等。要根治便秘,必须养成每日定时如厕排便的良好习惯,无便意也要按时蹲厕10~15min,以建立排便反射,日久即可形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6 便秘治验三方
6.1 润肠通便汤 润肠通便汤由生地10g、火麻仁15g、桃仁10g、当归10g、何首乌15g、生白术30g、白芍30g、枳实10g、蒲公英15g、肉苁蓉10g、莱菔子10g组成,具有滋阴养血、润肠通便之效,适用于阴虚便秘、血虚便秘。方中以生地、火麻仁、桃仁生津滑肠通便,当归、何首乌、白芍养血润肠通便,白术运脾气以通便,枳实降腑气以通便,蒲公英清肠热以通便,莱菔子下浊气以通便,反佐肉苁蓉温肾气以通便。诸药合用,润肠滑肠清肠同用,行气降气益气同施,通寓于补,阴寓于阳,标本兼治,缓急兼顾,故临床用之既能迅速显效,又能使疗效巩固。若便秘严重者暂时加用大黄,以缓其急。
案1.周某,男,59岁。2015年8月17日初诊。
患者排便困难3年余,一般4~5日1次,寐欠佳,胸闷心慌,汗多,耳鸣,纳差,夜尿2~3次,舌淡红,有裂纹、苔薄白,脉沉细。诊断为虚秘,证属脾肾亏虚、气血不足,治宜补脾益肾、益气养血,方用润肠通便汤加减。处方:
生地30g,火麻仁15g,生黄芪30g,当归12g,生白术40g,肉苁蓉12g,枳实12g,莱菔子10g,何首乌15g,桑椹子15g,葛根40g,白芍30g。7剂,水煎日2服。
8月24日二诊:精神好转,纳食量增,但大便仍数日一行,继用上方加减调理1月后,大便基本正常。6.2益气通便汤益气通便汤由黄芪30g、生白术30g、当归10g、火麻仁15g、肉苁蓉10g、升麻10g、枳实10g、莱菔子10g组成,具有益气助运、润肠通便之功,适用于气虚便秘。粪便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方中以大剂量的黄芪益气助运为君;脾为气之源,肾为气之根,白术健脾气以通便,肉苁蓉温肾气以通便,为臣药;当归、火麻仁养血润肠以通便,枳壳、莱菔子降浊下气以导滞,为佐使;升麻轻宣升阳,升清以降浊,为反佐。全方以益气为主导,气血互用,升降相助,寓通于补,寄降于升,最适用于老年人或病后体虚之虚秘。如气虚甚者加人参,莱菔子减量;阳虚者加锁阳、补骨脂,肉苁蓉加大剂量至30g;气虚下陷脱肛者,加人参、柴胡、葛根以协助黄芪益气升陷;腰膝酸软者加杜仲、牛膝等。
案2.熊某,女,54岁。2016年8月15日初诊。
患者自诉20余年来大便干燥如羊屎,艰涩难解,曾服用多种泻药效不佳,现需服香丹清方能排便。胃脘嘈杂,食多则胀满不适,嗳气,反酸;神疲乏力,夜间易干咳,胸闷,头晕,甚时欲仆倒,腰膝酸软无力,纳差。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缓无力。诊断为虚秘,证属脾肾气虚、肠道气滞,治以健脾补肾、润肠通便为法,方用益气通便汤加减。处方:
生黄芪30g,火麻仁20g,白术40g,肉苁蓉10g,岷当归15g,瓜蒌仁15g,杏仁10g,莱菔子10g,姜厚朴12g,枳实15g,党参15g,炒杜仲10g,甘草5g。14剂,水煎日2服。嘱忌食辛辣炙煿之品。
8月29日二诊:诸症好转,大便仍不通畅。前方加减应用2个月后,排便正常,每日1次。
6.3顺气通便汤顺气通便汤由枳实15g、生白术30g、厚朴10g、槟榔10g、白芍15g、当归10g、大黄3g、葛根20g、莱菔子15g组成,具有顺气宽中、导滞通便之功,适用于气滞便秘。大肠以通降为用,故治气秘宜通宜降。本方在小承气汤合枳实丸基础上扩充而成。方中枳实、厚朴、槟榔、莱菔子下气导滞通便,大黄泻下通里,以去其实;白术健脾益气通便,当归养血润肠通便,寓通于补;白芍、葛根敛阴化津,柔肝理肠,以助通便;葛根主升,寓降于升,清升则浊降。全方以导滞下气为主,佐以养阴润肠,邪正兼顾,气血兼理,升降兼用,下不伤阴,攻不伤正。本证多与情志不遂相关,故应注意情志的调节。兼阴虚者,加生地、玄参,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腹胀痛者加木香,寐差者加首乌藤、合欢皮等。但大黄性寒力猛,大便通畅后则减去,不可久用。
案3.罗某,女,45岁。2015年1月19日初诊。
患者近1年来,常因情绪变化或饮食等因素而致大便干结难解,4~5天一行,脘腹胀满不适,矢气则舒。精神不佳,易疲劳,纳食差,性格急躁易怒。舌质偏暗、苔薄黄,脉细弦。辨为气滞便秘,兼有气虚,治以理气宽中、润肠通便为法,方用顺气通便汤加减。处方:
炙黄芪30g,生白术40g,枳实15g,姜厚朴12g,岷当归12g,肉苁蓉12g,生地15g,党参15g,桂枝6g,升麻6g,白芍15g,何首乌15g,蒲公英15g,莱菔子8g。7剂,水煎日2服。
1月26日二诊:大便每日一行,但仍欠畅,量不多,食后无脘腹不适感。上方加减4周后诸症消失,排便正常。
参考文献
[1]王佩佩,罗雯,禹铮,等.慢性便秘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370.
[2]陈思敏,庞峻,陈泰宇,等.重用生白术治疗慢性便秘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8,7(2):150.
(本文刊于《江苏中医药》2018年第11期)